华人闹心的欧美预约文化:爷爷奶奶看孙子需预约

2017-01-22 14:40:59来源:海外网
字号:

34.jpg

旅居欧美的华人华侨们都知道,这里有一种文化叫做“预约文化”,大到就医看病,小到吃饭、理发,凡事需要提前预约,才能顺利进行。如果你未先周知对方,匆匆上门,免不了会吃“闭门羹”,甚至会给当地人留下“不礼貌”印象。这种文化让华侨华人普遍感到不适,觉得啰嗦,缺乏人情味儿,行事效率低,特别是对于刚来当地不久的华人们,感觉更强烈。但是,亲爱的同胞们,对于欧美的“预约文化”,真的是我们所认为的“麻烦文化”吗?其实不然。下面,请随小编一起,从小编的身边经历谈起,去看看欧美的“预约文化”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刚来奥地利的朋友气急:欧洲人都是死脑经,给钱都不懂得赚!

奥地利作为欧洲的传统国家,这种文化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 “预约文化”,小编来奥地利已有两年有余,不能说完全习惯,但也见怪不怪,逐渐接受了。但是小编的几个同事却始终接受不了,具体要从下面两件事说起。

35.jpg

第一件事是关于小编同事“城管哥”就医的事。“城管哥”前不久因日夜操劳,扁桃体严重发炎。后来他实在难忍,便自己搀扶着自己来到某维也纳大医院,历经一番折腾才终于挂了急诊号。医生抽了六七管子血后称要进一步化验,但却告知他:要等到半个月后的预约期才能再来具体诊断。“尼玛半个月我早好了,还用来你这儿!”事后“城管哥”愤愤地对小编甩出一句话:看病都预约,如果碰上急的,等到约定日期,人估计早就“嗝儿屁”了!

而最近发生的另一件事,让小编的另一位同事王传奇也发了飙。他原本是想配副近视眼镜,但随小编一起到店后,店主告诉我们,必须提前预约好眼镜医生,检测好视力,开具证明后才能来店里配眼镜。他和医生里里外外协商了半天,人家就是不同意。我们最后只能气急败坏地脱门而出。回来时,王传奇(他来维也纳只两月有余)絮叨了一路,只问小编为什么待在“这破地方”两年了还活的好好的,他说,“欧洲人就是死脑经,给钱都不懂得赚!要是在中国,这还不是分分钟就搞定的事儿!”

不只是奥地利,“预约文化”在整个欧美盛行 华人真心觉得“不可理喻”

除了奥地利,在整个欧美地区,“预约文化”都十分流行,甚至可以说俨然已成为一种“传统文化”。可是他们的传统文化有时似乎真的不适应我们华人。国内媒体近日也关注该话题,报道称,无论是在严谨的英国,浪漫的法国,还是先进的美国,很多华人都极有可能共同抱怨一件事:就是“预约”。

首先是欧洲。欧洲人预约的事特别多,除了小编上文提及的看病、买东西(个别)要预约,另外,理发要预约,访友要预约,亲戚走动要预约,连爷爷奶奶看孙子、儿子看父母也要预约。

36.jpg

一位女儿嫁给欧洲人的中国人有过这样的切身经历:她的外孙女艾玛出生40天时,一个周末,她女儿说,爷爷奶奶有10天没看到艾玛了,我打个电话邀请他们来。女儿通话后,奶奶说:“我们是想来看艾玛,怕你们没空,太好了,我们下午就来。”下午三点,爷爷奶奶驱车来看艾玛,可高兴了。这位中国人纳闷地问女儿,爷爷奶奶要看孙女,想来就来,干嘛要预约?女儿说,这就是欧洲人的习惯,我们回家看望他们也要打电话预约。

在上海东方卫视某栏目里,一位母亲与女儿在节目中唇枪舌剑,其中一个细节就是母亲去看孙子,女儿女婿正要出门办事,就没看成,母亲为此很恼火。女婿是德国人,感到丈母娘干扰了她们的生活,要求丈母娘以后来看孙子要提前预约。对于这件事,中国人可能会感到很过分,不可理解。但欧洲人就是这个习惯。

此外有些事,欧洲人预约的时间特别长。如有些国家,租房子得提前三个月签订租赁合同,退房也要提前三个月办理退房手续。在三个月中新房客又可以看房签合同了。孩子上育婴院、幼儿园,要提前五六个月去登记,否则就难以按时入园。

37.jpg

其次是美国,我们再拿“预约就医”这件事来说,小编也是醉了。

有国内媒体报道称,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医疗改革上路将近三年,医疗保险的人数也倍数成长,然而大幅增加的华人病患,却因“不习惯预约”,使得华埠地区诊所病患爆量,华人医师个个忙得人仰马翻,患者因对待诊时间过长抱怨连连,医患双方都苦不堪言。

例如在芝加哥华埠开设诊所的年轻女医师曾欣瑜就表示,随着医疗保险参加人数越来越多,诊所病患人数也明显增加。她说,这一年来,她的门诊时间虽然表面没有改变,但常常因有临时走进医务所要求看病的民众苦求看诊,让她只好牺牲用餐时间,或延长下班,来为这些“不速之客”看病。

38.jpg

部分华人患者,以前在家乡没有“看医生,要预约”的习惯,直接走进诊所求诊,也为医护人员带来压力。一位华埠执业家庭医师无奈地透露,有的患者没有预约上门,尽管护士告知今天额满,仍坚持在诊所等待,“结果等了两个小时,还无法看医师,就不满开骂”,这位医师说,“我们也很无辜,病患真的太多了”。他鼓励大家如非紧急状况,最好“预约再看诊”。

预约文化: 不仅是一种尊重彼此的美德,更是一种良好的时间管理行为

其实中国也有预约文化,只是中国人并没有把这种习惯当作所有人约定俗成的规范来执行。除了预约一些餐厅、医院的专家门诊等,还有要去朋友家或者亲戚家拜访的时候,一般中国人都会先打个电话给对方,问他们是否方便或者具体哪个时间段在家……这些也都是预约,只是欧美人把绝大部分事情都给“预约化”了。

再举几个例子,例如在德国,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表,电子PDA或是一个小册子,上面按照时间记满了每天的日程安排,有些教授的预约甚至都排到了明年。德国人就是按照自己的时间计划表,每天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自己的工作。

39.jpg

在德国如果不打招呼就贸然去拜访某位德国朋友,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去了以后常常会吃闭门羹,对方可能还会说:“我正在办事,这会儿没空接待你!”。当然如果与德国人有了预约却没不能按时到,更是不礼貌,因为如果跟你约定的是谈半个小时,那么此后的时间也许是属于别人的。

法国人也是如此,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讲究预约。如果不预约的话,则可能发生下面的场景:当你拖着因为一天的兼职而疲惫的身体走进一家理发店,准备打理一下头发时,却被拒绝。走过一家又一家店,每一家店都拒绝了你,理发的计划逐渐化为泡影,于是只好蓬头垢面去赴约了。有的朋友常常报怨,理发店里明明有几个座都是空的,剪头师傅也在旁边闲着,可非得提前预约不行,按中国人的思维,真是有些想不通。

其实,想不通是正常的,中国人拥有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又怎能随随便便就随了“洋”流呢?但是小编在仔细分析欧美的“预约文化”后发现,预约其实并不麻烦,反而会带来很多便利。(当然,小编绝不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只是希望通过本期微信,能让我们身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对中西文化交流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更好的适应。)其实预约就是把自己的时间和其他人的时间有效率地对接起来。医院的预约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就医的效率,因为人们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在医院里排队挂号。

40.jpg

欧洲人把预约不仅是当作尊重彼此的美德,更是看作一个良好的时间管理。把时间有效率地利用起来,让自己更加充实地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享受有序的时间带来的便利。

所以有人说,“预约文化,不仅仅是预约别人的时间,更是预约自己的时间。”(欧洲时报 文/小柏 王传奇 图/网络)

责编:樊小菲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