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台湾女生哥大跳楼身亡 宿舍发现空药瓶

2017-01-22 09:17:37来源:海外网
字号:

11.jpg

图为年仅22岁的陈宜家 图片来源:华人生活网

海外网1月22日电(樊小菲)1月19日,一名来自台湾地区的女学生在哥伦比亚大学跳楼自杀,具体原因警方仍在调查中。这是自2011年以来,该校发生的第三起华裔学生自杀事件,令人痛心!

原因待查

死者宿舍发现空药瓶

该女生名叫陈宜家,出生于1994年,生前是哥伦比亚大学一名本科交换生。19日凌晨1点半左右,陈宜家从位于百老汇大道114街宿舍楼的7楼一跃而下,坠落至街道人行道上,送医院后不治身亡

警方称,在死者的宿舍里发现了空药瓶。目前,整个事件仍在调查中。

6.jpg

哥大给学生发出的公告 图片来源:华人生活网

事发后,哥大本科生院院长James Valentini向全体学生发布了公告。校方在邮件中称为死者的家人和朋友提供心理帮助,并呼吁广大师生,如有心理方面的任何问题,可向辅导员、学校员工以及心理辅导中心寻求帮助。

4.jpg

陈宜家脸书页面上的全家福 图片来源:华人生活网

生前乐观

脸书背景放着全家福

根据死者家人早前在网上发布的资料显示,陈宜家在台湾长大,先后到丹麦、日本留学,在来美国之前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

在陈宜家的脸书上,背景还放著她的全家福,发表的状态也都是她的简笔画。

她的最后一条动态写道:“很喜欢hygge这个词。”而hygge是一个丹麦的词汇,表示一种舒适惬意的快乐状态。

网友惋惜

心里健康不容忽视

哥伦比亚大学已经不止一次发生类似的惨剧了。早在2011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心理学专业的21岁华裔女生TianBu在其卧室的衣橱中上吊自杀。2014年,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学生李继媛同样自杀身亡。

对于悲剧的接连发生,部分网友也表示了痛心和惋惜,同时认为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网友May Zhang在其留言中表示,“心很痛,难道家长、老师和身边的朋友们都没有察觉吗?是不是太冷漠了?怎样才能防止这种悲剧再次发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网友Crystal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心里辅导十分重要,应该从小就进行生命教育。“这么优秀的学生做出这样的错误决定,实在令人惋惜!”

深入反思

作为父母说错话了吗?

悲剧的接连发生,再次将学生的心里健康问题推至风口浪尖。有研究表明,亚裔学生比白人学生更容易感到抑郁,但亚裔却又是最不愿意寻求精神健康援助的人群。

哈佛大学校报《哈佛深红报》(The Harvard Crimson)20日刊登该校4名亚裔学生合著文章。他们在文中表示,近年来,有一种令人担忧的趋势,那就是亚裔青少年自杀越来越频繁。

以下的对比漫画或许能说明一部分问题,孩子期望的往往和实际发生的大不相同。

实际发生的:


7.jpg

图片来源:侨报网

孩子希望发生的:


8.jpg

图片来源:侨报网

这种现象,让我们不得不深入反思:作为父母,你的说话方式对了吗?

对于来自于东亚移民家庭的家长来说,茶余饭后,他们更多讨论的是谁家的孩子更加优秀,而对于孩子的情绪变化却很少关注,甚至是漠视。

在南亚移民家庭中,对于精神健康的忽视现象同样普遍。学生萨拉·苏拉尼(Sara Surani)在家中提到“抑郁症”时,家人却回复说:“不,你只是没睡好觉,累了。”

无独有偶,在亚洲移民家庭中,精神疾病与表示神经错乱的“神经病”意思相近。在韩国,为了保全家族荣耀甚至会隔离家中的精神疾病患者。在印度,印地语和乌尔都语的“自杀”都与“自作乐”谐音,社会普遍认为自杀是一种“自私的行为”。

实际发生的:

9.jpg

图片来源:侨报网

孩子希望发生的:

10.jpg

图片来源:侨报网

虽无法确定此案具体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除了家庭因素,作为校方,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环境,建立多文化交流中心,为学生提供拥有多样性北京的心理咨询师,更好地为留学在外的学生提供长期的心理咨询帮助。

责编:樊小菲、海外编辑部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