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小伙儿满口京腔讲段子 敢跟他来飚中文吗

2017-01-09 10:28:02来源:海外网
字号:

2016年12月,走在纽约街头的你也许见到过这样一个人——他步履匆匆地穿行于纽约的大街小巷,对着手机手舞足蹈的说个不停,从路边的餐车,时代广场的超级英雄,到地铁里跳钢管舞的黑人小哥,全在他的点评范围。

资深纽约客们也许早已对各路手持自拍杆的游客见怪不怪了,然而,走近他身前你会突然发现这个“游客”有点奇特——长着一张老外脸的他,竟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讲着made in China的段子,用的还是标准的“京腔儿”。

个会讲中文段子的加拿大段子手,就是自称国内最活跃双语主持人的Chelsey Mark,当然他还有个中文名——麦小龙。

71.jpg

在中国,可能没几个人熟悉Chelsey Mark这个英文名;但说到“麦小龙”,知道的人应当不少。在中国从事主持和各种表演工作已有10年之久的他,相继参加过《星光大道》《NBA制造》《我型我秀》《动感英语》等各类大大小小的节目,是个飚中文丝毫不亚于母语英文的“中国通”,然而,这位“中国通”的京腔儿版中文,可是来了中国后,自学成才的……

寻根之旅

出生成长在加拿大的麦小龙其实是个混血,父亲是广东人,母亲则是法裔加拿大人,虽说从小到大中文一句都不会说,但麦小龙对自己老爸在加拿大当地华人社区响当当的影响力还是很崇拜的——麦小龙的爸爸在加拿大当了14年的国会议员,为当地华人做过很多事情,所以在当地的华人社会影响力颇大。

麦小龙逐渐长大,越发觉得,偶像般的父亲如此优秀,可是自己甚至连一个中文字,一点关于中国的历史都不知道,这简直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所以“去中国去了解一下爸爸的故乡”这个愿望就在麦小龙的心中种下了。

想要寻根,不会说中文怎么行。因此,大学毕业后麦小龙就来到了中国,开始了他一边教英文,一边自学中文的日子。谈起学中文时的经历,麦小龙回忆说,在中国的第一站,他到了中国的张家港。那时在张家港,几乎没人会说英文,环境迫使他不得不苦学中文。为此他特地买了学中文的教材,听说读写全靠自学。而日常生活中,则靠和当地人多说多练,不仅把语言能力夯实,更是感受到中国人最本土的生活方式。而这样几乎100%沉浸式的体验让麦小龙的中文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虽然进步突飞猛进,然而对从小生长在加拿大的麦小龙来说,融入到中国文化中去其实是件不简单的事。每当他自觉中文已经说得很好了,却总能从身边的中国朋友那里听到“你这里还不够地道”或是“那里还说的不好”的评论。“不要妄想让中国人认可你的中文”变成了他这十几年学习中文时时刻鞭策自己的话,数年如一日地勤勉谦逊着吸纳学习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成名之路

从刚到中国时在学校里教英文,到去酒吧当驻唱歌手,再到参加星光大道这样的大型节目,麦小龙笑说他的工作经历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而真正让他迈入主持这个行业的,是07年时的一次机缘巧合。那时,NBA官方首次在中国制作的大型节目《NBA制造》正在寻找合适的主持人,麦小龙的朋友向节目组推荐了精通中英双语的他。就这样,麦小龙真正开启了他的主持生涯。

2010年,大学时就辅修过舞台表演专业的麦小龙终于在来到中国的第10年,圆了他的演员梦——在电视剧《哈尔滨往事-风雷动》中出演了一个小角色。角色虽小,麦小龙一样认真对待,并利用这次的表演经验为自己又新添了另一重新身份——演员。此后,麦小龙的演艺事业进一步发展,在《1945黎明之战》和《古怪的一对》中的表演,让他受到了不少好评。

加拿大-中国-美国

如今,英语老师、驻唱歌手、主持人和演员全做过的麦小龙又闲不住的开始了新一轮自我挑战——成为单口脱口秀(Stand up Comedy)主持人。麦小龙告诉我们,2017年起,他会常常往返于加拿大,北京和纽约。除了寻找学习单口脱口秀的资源和表演的机会,融贯中西、精通双语的他还想把更多中西方元素融合到自己的节目中带给观众,让更多人感受到多元文化融合的魅力。

正因如此,在2016年即将结束的时候,麦小龙带着自制节目《麦小龙脱口秀》来到了纽约录制,既是来单口脱口秀主持人众星云集的纽约来取取经学学艺,也是感受一下纽约多元且包容度强的人文环境。并将这些纽约见闻带回中国,让中国的观众们通过他的视角,体验一把纽约这个“文化大熔炉”的魅力所在。

麦小龙说,2018年,他希望自己可以通过“周六夜现场”的面试,因为自己从小的梦想就是变成一个Saturday Night Live 的演员。 他还笑说,如果自己能成功登上“周六夜现场”,那么将有可能在2019年出演自己的第一部好莱坞电影,也许因此就能更加大红大紫了呢。

麦小龙给人的感觉就是,他天生可以是个演员——他的声音热情激昂,表情和情绪甚至有些夸张。他很享受自己的工作,因此即使大早上起来做采访,他也丝毫没有疲态。他应当是个工作狂,很难把工作和生活区分开来,因为他毫不羞怯地加我们微信,让我们一定要关注他的公众号、微博账户、Facebook,确保我们不会遗漏一点点他社交账号上发出的,他的最新动向和演出信息。他可以对自己有兴趣的事情保有冲冲冲的态度,甚至可能难顾得上听下来思考思考,所以当我们问他,作为一个加拿大人,他怕不怕自己对于中国人、中国文化的理解还是基于刻板印象或固有思维模式下形成的产物,而当他以为自己在以中国视角看世界的时候,其实真正的中国视角并非如此。他说,这个问题他没法给出答案。但他很确定的是,自己会一直往返于中西两方文化和生活形式中,并不断挑战,带给自己也带给观众全新的体验。

像麦小龙这样的,中国红起来的外国明星,其实不仅仅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欣赏“中西文化碰撞时小火花”的娱乐、或是“西方人前来朝拜中国文化”念头作祟下的文化虚荣感,更有趣的一点是,在层层保护、偶像包袱严重的国人明“星”之外,呈现了一种更接地气儿的“艺人”状态,这种可能性,让我喜欢。(美国中文网)

责编:樊小菲、李瑞辰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