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的中国“老乡”:见证百年友谊 迎来全新机遇

2016-11-25 08:15:18来源:海外网
字号:

2.jpg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海外网11月25日电(樊小菲)“呐喊,引起异国他乡的关注;聪慧,赢得四面八方尊重;勤奋,为自己撑起一片自由的天空。”这是一首关于秘鲁华侨华人移民的诗。

早在百年之前,华人的足迹就已踏上南美洲这片遥远的土地。经历几代人的艰苦打拼,他们生活好了,地位高了,扮演的角色也更为重要了。21日下午,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秘鲁国会发表演讲点赞当地华侨华人,更是带给他们十足的信心和底气。

华人百年奋斗史

在秘鲁,西班牙语‘老乡’一词用来专指中国后裔。据了解,目前在秘鲁的华侨华人,加上有华人血统的秘鲁人,总数已达250万人,占秘鲁总人口的10%。

从1849年第一批中国移民到达秘鲁开始,中秘两国之间的往来不断加强,两国的文明开始交融。自1971年11月两国建交以来,两国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秘鲁前驻华大使哈罗德•佛塞斯认为,秘鲁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难以计量。事实上,从1849年至1874年大约有10多万契约华工移入秘鲁。华工在秘鲁参与修建铁路、建设城镇、开采鸟粪(guano)和硝石、种植棉花和水稻。

早期华工和华侨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习俗和文化带到秘鲁,把生产技能传授给秘鲁人民,为秘鲁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此外,华工和华侨还曾把中华医术传授到秘鲁。美国华工史专家瓦特•斯图亚特在《秘鲁华工史》一书中写道:“中国人的草药治好了许多秘鲁大夫未能治愈的病人。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

chifa文化架桥梁

秘鲁人称中餐馆为“Chifa”,是中文“吃饭”的谐音。在当地,中餐馆犹如一座桥梁,连接起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中国的餐饮文化也已经深深地融入到秘鲁人的生活当中,成为秘鲁人餐饮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秘鲁首都马家邦街入口处,有个标志性的“中华坊”牌楼,牌楼周边就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唐人街”。对多数秘鲁人来说,中国虽然遥远,但并不陌生。走进“唐人街”,中国印记随处可见。

“只要有中餐出品的餐馆,不管面积大小,统统都叫’Chifa’。”秘鲁古冈州(五邑)会馆主席区仲贤介绍说。海外网记者了解到,仅在首都利马便有7000至8000家“Chifa”。

自1921年首家“Chifa”——“南京酒家”在秘鲁开张以来,中餐馆就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中国风的厅堂、色香味俱全的菜肴、精致特色的点心……这些中华美食不仅缓解了华侨华人的思乡之情,也在无形中让两国人民的心贴得更近。

“中餐是秘鲁华人的支柱产业,目前秘鲁的中餐大多是粤菜和广东早茶,也有湘菜、川菜和东北菜。”现任秘鲁中华餐饮业协会会长的罗兆雄提到,在秘鲁,经常能见到中餐馆门前大排长龙,“吃中餐已成为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

祖国带来新机遇

随着中国与秘鲁关系的长足发展,当地华侨华人不断发挥自身优势,成为两国之间不可或缺的纽带桥梁和友好使者。

对于他们而言,能够在海外挺直腰杆的底气,不仅来自自身的实力,更是来自无数华人华侨背后日益强大的祖籍国。

听说这次习主席访问秘鲁,当地侨胞特别高兴,早已翘首以待。秘鲁中华通惠总局所在的利马唐人街两旁,华侨华人精心布置了中秘两国国旗及欢迎横幅。

作为秘鲁境内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全国性侨团组织,中华通惠总局刚过完它130岁的生日。130年来,它始终坚守“通商惠工,造福侨社”的宗旨,不断推动华人在秘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今年恰逢中秘建交45周年,习近平主席到访秘鲁是两国关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随着中秘双边友好合作关系的深入发展,当地华侨华人对于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这是两国关系的最好时期,也是我们当地华商发展的最好机遇。”厄瓜多尔中国华人华侨总商会会长楼伟明坚定地说。

责编:樊小菲、吕文宝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