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自主研发 锐意创新

2016-11-03 10:46:02来源:海外网
字号:

海外网11月3日电 作为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珠海去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038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跃居全省第一位,人均GDP约2万美元。

过去几年,珠海紧抓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机遇,精心打造生态环保竞争优势,发挥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横琴、高栏、高新三大平台整体统筹的乘数效应,培植出格力电器、健帆科技、南方软件园等一批创新型企业和创业园区,积极由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换。

10月21日,人民周刊记者随“中央外宣媒体看广东”活动媒体采访团来到珠海,试图揭开珠海经济转型升级的秘密。

龙头企业:自主研发是重中之重

如今,在珠海市香洲区建业路,一家四周被绿树包围的制造基地正在孕育着智能装备制造的华丽转型之梦,它就是拥有千亿产值的空调巨头——格力。

格力的智能写字机器人

实际上,早在今年7月23日,珠海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第二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上正式宣布:格力跨入了多元化时代。其模式可以称为“双智”模式,主要分为两大板块:智能家电和智能制造,这意味着未来格力的标签不再是“空调”,而是“精工制造”。而“机器人梦”是格力人当下最关心的事情。

格力的“机器人梦”也不仅仅是帮助自家的制造业“机器换人”,而是要帮助更多的制造业“机器换人”,与其他企业“收购”、“借用”技术的举措不同,格力从2012年开始便启动自主机器人的研发,2015年格力成立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同年8月又在武汉成立首个智能装备产业园,强调以自主研发、核心科技布局智能装备产业。

“格力未来的发展就是机器人生产,用自动化设备生产自动化设备。”董明珠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这不仅预示着格力想要向“智能制造”转型,更表明格力想要涉足机器人产业的雄心。据董明珠透露,为了自主研发智能装备,格力每年的投入都在50亿元至60亿元,累计投入150亿元。

据了解,公司以“精工品质,格力创造”为宗旨,坚持自主研发,精益制造,掌握工业自动化核心技术;公司产品覆盖了伺服机械手、工业机器人、智能AGV、智能仓储、智能检测、换热器专用机床设备、无人自动化生产线体、数控机床等10多个领域,超百种规格产品。其中格力机器人已累计生产和应用1000余台,2016年预计达到2500台。目前公司已拥有100余项设计专利,累计产出自动化装备3000余台套,累计销售额8亿元。

虽然从起点上,没法与老牌龙头企业格力同日而语,但是同样主打自主品牌和技术创新,让刚上市不久的珠海健帆同样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珠海健帆科技向记者介绍自主研发的产品

对于血液灌流,恐怕许多人还很陌生。早年血液灌流疗法只用于急性中毒,所用的吸附剂是活性炭。而活性炭作为吸附材料与血液接触时,有很多不安全的因素。珠海健帆与南开大学进行深度产学研合作,创新性地采用了安全性更高、吸附效果更好、疗效显著的医用吸附树脂,并解决了创制血液净化医用吸附树脂的载体制备、配基选择、键联方式等3个核心问题,一举打破了原由国外厂家垄断的树脂血液灌流市场的尴尬局面。与血浆灌流器不同,健帆的血液灌流器创新点在于全血灌流,不需要将血液分离,省去了价格不菲的血浆分离器,耗材简单。

珠海健帆承担着两项“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和两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是中国血液灌流领域的领军企业,曾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10月,珠海健帆被评选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产品“DNA免疫吸附柱”和“树脂血液灌流器”的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首位。

如今,珠海健帆生产的血液灌流器,已经连续5年保持了50%以上的销售增长率。珠海健帆的营销网络遍及全国,产品遍及全国各省市大中型医院的血液净化中心、急诊科、ICU和人工肝室。珠海健帆正以市场占有率80%的绝对优势,成为中国最大的血液灌流器生产企业。

创新载体:服务专业化 产业集群化

珠海南方软件园作为大型央企中国电子(CEC)下属企业,依托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省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紧紧围绕“服务创造价值、创新成就未来”的经营理念和“创新沃土、活力园区、和谐家园”的企业使命,不断整合社会服务资源,打造智能硬件化、本土化、国际化各具特色相互呼应的众创空间集群,构建适于产业发展的创业创新生态微环境,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Bee 集装箱创客空间

联合多位创投人士投资设立珠海首家以咖啡厅为载体的开放式创业孵化平台,主要面向云物移大智等热点产业,为早期创业者提供全免费、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和全方位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并可提供办公及活动场地、产品展示、项目路演、观点分享等硬件支撑,以及工商注册、政策咨询、投融资对接、财会法律等服务。

引进国内首家以集装箱为建筑形态的创新青年业态Bee+,通过联合办公、资源共享、跨界交流、体验式服务,团结、连接青年人,构建青年社群,为他们打造一个全新的办公、生活方式。Bee+集联合办公空间、文化活动平台、体验式服务配套、青年社群于一体,与青年人一起寻找、探索生活更多的可能性。

引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国际创谷,建立初创企业孵化器、成长型企业加速器、连接技术创新中心(NTUitive)的远程路演中心和科技创业中心(NTC)的创业培训中心、创业者多功能及休闲区等,吸引新加坡等境外科技创新型创新项目落户园区创业,并为其融资、产业化、市场拓展提供全方位的孵化和加速服务,同时引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创新技术和企业孵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珠海)南方中心。

南洋国际创谷

近几年来,南方软件园创新创业服务成效日益显现,“双创”硕果累累:目前已有近200家企业在园区创业和发展,逐步形成以软件研发、IC设计、移动互联、智能设备、电子商务为核心的产业聚集区;创办于园区的世纪鼎利、欧比特、同望科技、全志科技、飞企互联、华伟电气相继上市;云洲智能、光库科技、德百祺、安润普4家企业负责人入选“双创之星”;云洲智能更先后获得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初创组总决赛第一名、克莱斯勒杯黑马大赛年度总冠军;另有16家企业纳入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名单……

政府:机制创新 建设创新型特区

如今的珠海创新基础条件非常坚实,创新能力和效益不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已进入到发力加速的重要跃升期,主要创新指标处在全省前列。珠海市政府表示,未来的珠海还将坚定不移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优先战略和总抓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以高效率的创新体系支撑创新型城市建设,努力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新局面为广东省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做出应有贡献。

瞄准“两高三新”产业,发展创新型经济。以培育高企为“牛鼻子”,抓住高企异地搬迁资质互认新政策的契机,积极引进具有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上市公司招商情报库”和“金融企业招商情报库”,开展更精准招商。加快孵化器建设,重点解决土地、公共技术服务、投融资服务、项目和人才引进等问题,提升孵化器的服务水平。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充实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力量。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实施技改三年行动计划,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着力发展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两高”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三新产业”,建设“两高三新”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力争率先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紧扣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协同创新体系。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争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重大项目落户珠海,增强源头创新能力。树立“成果转化”导向,根据成功转化的数量和效益实施精准扶持。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引导在珠高校充分利用母体学校资源引进更多科技成果在珠海转化应用。发挥新型研发机构、公共技术平台、企业研发机构的作用,推动企业掌握自主核心技术。用好“科研人员至少享受80%成果转化收益”这一制度创新优势,搭建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服务平台,以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研发团队、研发成果到珠海实现产业化,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推进“双自联动、四区协调”,优化创新格局。制订自创区和自贸区“双自联动”工作方案,探索自创区与自贸区的产业联动和资源共享,发挥优惠政策深度叠加、创新功能有机整合的优势,提高吸纳和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启动旧厂房转型为新型产业发展载体的改造试点工作,拓展中心城区创新发展空间。通过自创区和自贸区“双自联动”和自创区、自贸区、香洲中心城区、西部生态新区“四区协调”,促进创新资源和要素在市域内部的优化配置、高效流动。

完善创新治理体系,优化创新发展环境。成立创新决策咨询委员会,共建创新发展智库,建立创新治理的社会参与机制,形成多元参与、协同高效的创新治理局面。突出创新导向评价制度,针对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各类创新主体的不同需求、创新要素集聚的不同特点,制定差异化、精细化的创新扶持政策,最大程度地支撑和引导创新。完善财政对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深化科技金融创新,发展适合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模式。依托横琴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广东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等建立融资对接和信息交流平台。探索建立“容错免责清单”,激活国资创投杠杆作用。


责编:吕文宝、许雪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