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汕尾:古老剧种生机常在

2016-08-02 10:51:57来源:中国文化报
字号:

  日前,陆丰皮影戏优秀传统精品长剧《嫦娥奔月》在广东省汕尾市马思聪艺术中心首演,该剧将嫦娥、后羿的爱情故事搬上了舞台,成为汕尾稀有剧种百花园中的新秀。近年来,汕尾市着力推动地方戏曲传承发展,古老剧种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广东汕尾:古老剧种生机常在

  陆丰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表演皮影戏《嫦娥奔月》

  对稀有剧种的投入从不含糊

  汕尾市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更是传统戏曲之乡,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和陆丰皮影4个稀有剧种均是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其中,西秦戏源自明朝西北地区的秦腔,白字戏于宋元时期自闽南传入,“南戏遗响”正字戏距今800多年,这三大剧种拥有3000多个传统剧目。陆丰皮影戏源于宋朝,是潮州影系中仅存的一支。

  汕尾市文广新局局长林来平说,汕尾的稀有剧种有“三多”:剧种数量多,占广东省总数的1/3;演出团体多,国有演出单位有4家,民营的有130多家,演员3300多人,每年表演9000多场次;观众多,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大舞台还是小广场,到处都在演戏。每逢演出,观众奔走相告,一场演出的观众最多时超过万人。

  受多元文化冲击和经济落后等因素影响,汕尾的地方戏曲传承发展也曾举步维艰。林来平说,一是人才缺乏,中青年演员、编导、创作人才青黄不接。二是排演条件较差,排演场所破旧,舞台设备落后。三是各级政府的投入与创排所需资金还有较大差距。

  尽管困难重重,但汕尾对稀有剧种一往情深。林来平说,再穷再难,也要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传承下去,否则就会成为千古罪人,这在汕尾已成为共识。汕尾市委召开常委会,专题听取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工作汇报。2014年,汕尾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扶持汕尾市稀有剧种发展若干措施》,提出了保护珍稀剧种的十大措施。

  汕尾市财政不宽裕,但各级政府对稀有剧种的投入从不含糊。2015年,全市投入支持资金630万元,陆丰市、海丰县每年拨给财政资金支持专业剧团发展,资金达450万元。海丰县西秦戏剧团改制为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县财政每年为18名一类事业编制人员拨款72万元;白字戏剧团划转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县财政每年拨款80万元。陆丰市将正字戏团、皮影戏团划转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给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60个编制、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44个编制,还投入1500多万元建起了12层的皮影动漫文化产业基地。

  各地民营企业和乡贤纷纷出资支持创排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如在创作排练西秦戏《留取丹心照汗青》、白字戏《龙宫奇缘》、正字戏《刘文龙》及《妈祖》中,共筹集社会资金730万元。每逢传统节日、农闲时期、丰收之年或家有喜庆之时,老百姓自筹资金请剧团演戏。

  汕尾市加大对传统剧目的抢救挖掘力度,已整理出约500个相对完整的剧目,其中有106个能完整演出。同时,挖掘整理并编辑出版了“陆丰正字戏”“西秦戏传承唱腔探徵”“白字戏研究”“光影岁月陆丰皮影戏”等丛书。

  该市还积极为稀有剧种搭建展示平台。近3年,每年在文化惠民活动周专设“梨园飘香”板块。从2013年起,每年举办稀有剧种演艺大赛。每年举办的玄武山庙会、凤山妈祖庙会等民俗文化活动,也经常举办稀有剧种展演。同时,着力地方戏曲文化“走出去”,如2012年,陆丰皮影戏《哭塔》参加第21届国际木联大会暨国际木偶艺术节,获最佳传承奖;2014年1月,陆丰皮影戏赴香港迪士尼乐园连演57天。

  稀有剧种有了接班人

  《嫦娥奔月》是一部时长80多分钟的皮影长剧,担纲演出的大部分是从小唱流行歌曲的“90后”,他们的唱念十分到位,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在陆丰皮影戏团,这样的年轻演员有10多个。

  走进陆丰正字戏团,一群年轻的演员正在排练。他们都是“90后”,年龄最小的仅为13岁。别看他们年纪小,一招一式都见功底,且均已参演过大戏。今年1月,正字戏精品剧《妈祖》首演,女主角林默娘的扮演者钟晓琳才21岁。

  近年来,陆丰市委宣传部着力培养新生艺术力量。2008年、2012年,陆丰公开招收两届共55名正字戏、皮影戏学员,委托广东粤剧学校、揭阳艺术学校进行为期3年的专业培训。2008年至今,选送了12名青年演员到上海戏剧学院、广东粤剧学校、揭阳艺术学校进修导演、表演专业。学员们在校期间的全部费用由陆丰市承担,毕业后进入剧团工作,还能转为事业编制,每月工资2000多元。

  同时,陆丰从北方昆曲剧院、天津京剧院等艺术院团请来专家、老师,帮助青年演员提高基本功和表演水平。而剧种传承人彭美英、黄壮营、蔡锦镇等也甘当“绿叶”,做好对青年演员的传帮教,在重点打造的正字戏精品剧和皮影戏中,让青年演员担纲主演。

  通过一系列“组合拳”,正字戏和陆丰皮影戏摆脱了人才青黄不接的困境。这些学员大部分已担任主要角色。国家级非遗项目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皮影戏导演彭美英说,南戏“活化石”正字戏后继有人了,年轻人可以独当一面了。陆丰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副主任林雪萍表示,陆丰皮影戏从绘画、设计人物造型,到制作、装订等环节,都有了接班人。

  海丰县西秦戏剧团的艺术人才曾经流失严重,剧团严重缺员。近年来,剧团积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老艺人、传承人积极授徒传艺,培养了陈美珍、詹德雄、周丽莎等一批艺术人才,他们在省、市艺术活动和比赛中脱颖而出,并获得多个奖项。

  海丰县白字戏剧团也是朝气蓬勃,有演职员工近60人,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的传承队伍。剧团有30名中青年演员,是剧团的主力军,还培养了一批素养较高的音乐和舞美骨干。近年来,该剧团还吸收了10多名新演员,由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联合部分骨干辅导训练,少数新人已成苗子,崭露头角。

  你追我赶,佳作不断

  汕尾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市委宣传部部长林涛说,汕尾市坚持传承和创新相结合,加大艺术创作力度,全市稀有剧种的创作呈现出“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陆丰市每年至少有一部大戏上演。2013年以来,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将传统名剧正字戏《刘希必金钗记》改编成正字戏精品剧《刘文龙》,又先后改编移植了传统剧目《青蛇传》、《换乌纱》、《妈祖》,目前正在全力打造《青蛇传》、《白蛇传》。

  陆丰皮影戏团陆续打造出《哭塔》、《飞天》(动漫版)等剧目,2007年恢复演出以来打造的首台长戏《嫦娥奔月》已公演,《哪吒闹海》正在排练中。

  海丰县西秦戏剧团创作了西秦戏《留取丹心照汗青》、移植创作了西秦戏《凤鸣岐山》。其中,《凤鸣岐山》在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上一票难求。在传承人严木田指导下,恢复排练了停演了50年的传统提纲大戏《倒铜旗》,演出时观众交口称赞。2015年10月,吕维平主演的西秦戏《刘锡训子》参加全国稀有剧种展演,惊艳上海。

  而海丰县白字戏剧团每年排练二至三部大型剧目。2011年,创作排演了《江海沧桑》,获得第十一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奖。2013年,根据马思聪的舞剧《晚霞》创作排演了新编神话剧《龙宫奇缘》,在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上获得5个奖项。今年,又移植排演了适合青年观众口味的《杜兰朵》。

  如今,这些稀有剧种剧团如老树发出了新枝,活跃在汕尾及周边地区的城市和乡村,成为当地老百姓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谭志红)

责编:吕文宝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