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海外网>>华人>> 正文

迪拜聚集20余万华人 中资企业增量惊人

2015-05-06 08:38:48|来源:海外网|字号:

据财经网报道,十四年以前,当义乌人徐飞珍第一次来到迪拜的时候,她未曾想到自己能在这里打下一片天地。如今,从在迪拜老区贩卖袜子、鞋、包到经营龙城(龙城是迪拜酋长的私人开发公司Nakheel兴建的大型中国商品集散地)的店铺,她的生意已经多处开花,不仅有8家高档餐馆即将开门营业,还投资了当地的房地产项目,并已经售罄。

徐飞珍只是目前在迪拜打拼的20余万华人之一。据猎鹰国际总经理丛宏斌对《财经》记者介绍,在过去10年间当地华人数量从区区两三万人增长到20余万,占阿联酋华人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中大部分是生意人。猎鹰国际是迪拜酋长于2009年成立的战略咨询机构。

伴随着华人数量增长的是中国出口迪拜贸易额的快速提升。根据迪拜海关发布的数据,在1998年后的十余年间,中国对迪拜出口的商品从二三十亿美金增长到超过300亿美元。2014年中迪双边贸易额增长29%,达到1750亿迪拉姆(约合480亿美元),中国是迪拜第一大贸易伙伴。

不仅越来越多的华人到迪拜经商,中资企业的数量也在增长,据官方数据,目前已有3000余家中国企业在迪拜注册(2005年仅有18家)。四大行(工行、农行、建行、中行)相继在当地设立分行和子行,中建、中铁等大型国企在当地生根发芽。

商业的快速发展跟当地宽松的经商环境密不可分。房地产咨询机构仲量联行在去年发布的《城市发展趋势报告》中称迪拜是仅次于旧金山和伦敦的全球第三大“最具商业活力”的国际性都市。

经营监控产品的海康威视于2010年在迪拜的杰布阿里自由贸易区(Jebel Ali Free Zone)设立分公司。依托世界最大的人工港迪拜杰贝拉里港建立的杰布阿里自由贸易区是迪拜17个自由贸易区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一个。

该公司中东北非业务部总经理徐斌斌对《财经》记者表示,他们选择迪拜是出于地理位置、商业环境和文化等多方面的考虑,首先迪拜作为一个物流中心是一个很好的中转口岸,港口很容易辐射到北非地区;其次,商业环境很开放,不会有很多限制措施,除了受到经济制裁的一些国家之外,外国的资金可以很方便地进出;最后,迪拜的文化环境兼容并包,居民来自世界各地,不会有太多文化上的担忧;而且海湾地区的文化和政策具有相似性,在一个国家做好也完全可以适应其他国家。

徐斌斌也坦言,从成本角度来讲迪拜和海外其他国家相比并不是最低的,但从基础设施、后期服务、设立公司的流程和当地政府部门的效率上来看,迪拜无疑是最佳选择。

经过近5年的发展,海康威视在中东的增长仅次于其在北美和欧洲的公司,今年有望达到60%的增长率,未来三年可能保持5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

对于迪拜的商业环境,徐飞珍也有相同的感受。她表示在迪拜做生意不用担心治安问题,在自贸区经营的企业和个人免除包括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在内的各种税收,并且没有外汇管制,汇率较为稳定。

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对迪拜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不过贸易额在短暂的下降后已经进入复苏。徐飞珍表示近两年的贸易形势对她公司的影响有限,因为他们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价廉物美的产品总是不缺乏市场。

相对于个体经营,经济危机对大型国企的影响更加明显。丛宏斌对《财经》记者表示,经济危机之后一些利润本来较为单薄的国有企业收益不会很好,但是最近两年,被市场所逼,有些企业开始调整战略、灵活经营,例如中建在棕榈岛与原来业主达成协议共同开发,企业由承包商摇身变为开发商,确保了收益。

丛宏斌表示,未来十年迪拜的物流业、酒店服务业、信息通信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迪拜每年接待1160万访客,但客房总数不到10万;迪拜政府预计到2020年举办世博会的时候,年接待量达到2000万人次,还有6-7万酒店和公寓的增长空间。

另外,手机网络也有待提高,目前打不通电话的概率不小;互联网上的增值服务不发达,电子政务比较好,但电子商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些领域都期待来自中国的企业和投资者。

原标题:迪拜已有华人逾20万 大部分是生意人


(责编:吕文宝)

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迪拜,生意人,大部分

猜你喜欢

一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