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海外网>>华人>> 正文

官员开会迟到被批评并免职 舆论呈现出两种声音

2015-04-03 13:39:50|来源:光明网|字号:

摘要:面对“开会迟到被免”的副局长,舆论呈现迥然不同的两种声音:支持者呼“大快人心”;反对者称副局长不过是撞到枪口上的“倒霉蛋”,其免职缘于“市长震怒”。只有让“迟到免职”的从严治吏成为常态,被免职的副局长才会心服口服。

1.jpg

南京纪委官方微博“钟山清风”日前发布微博称,在1月25日召开的全市城建城管环保工作动员大会上,溧水区城管局副局长俞立新没有请假,而让人代开会并迟到,经核实,决定给予俞立新免职、通报批评的处理。

面对“开会迟到被免”的副局长,舆论呈现迥然不同的两种声音:支持者呼“大快人心”;反对者称副局长不过是撞到枪口上的“倒霉蛋”,其免职缘于“市长震怒”。

溧水区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双十规定》的确载明: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在会议期间有对会议造成影响的行为和从事与会议无关的活动,而对违反此《规定》的处罚则是一律就地免职或作出处分。这位副局长“迟到”和“找人代会”的双重违规,显然符合《规定》表述的处罚原则。

但一个彰显依规行事、从严治吏的“零容忍”行为,缘何受到舆论争议?究其原因不外有二:一是民众对懒散会风的习惯性“默认”。基于对会议过滥的本能反感,人们对“逃会”、“迟到”、“打瞌睡”、“找人代会”等违纪行为并无“敌意”,觉得因开会迟到免职,有“小题大做”之嫌;二是“市长震怒”语境下的被免职,是否具有一时兴起的“人治”意味?

应该说,在“会议”仍属行政机关传达上级指示、贯彻政府决策、部署指导工作的主要方式背景下,找人“代会”、随意“迟到”本身就表明了与会者对工作的漠视态度。会风折射作风。如此不把开会当回事的懈怠散漫的行事作风,如何能够在落实政令、履行职责上取信于民?

透过副局长敢于顶风违纪和民众的质疑,有关部门还是要有所反思。比如,与会官员为什么会迟到?为什么要找人顶替?究竟是会议形式太过老套,还是“八点开会九点到”的会风习惯成自然?

还有,“迟到免职”的零容忍能够持续多久?相信副局长的开会“迟到”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迟到免职”的严格执纪能不能一视同仁、一以贯之?没有“市长震怒”的威逼,执纪部门能否敢于较真儿?从某种程度上讲,判定“开会迟到被免”到底冤不冤,不是在眼下,而是在未来。只有让“迟到免职”的从严治吏成为常态,被免职的副局长才会心服口服。

(责编:许雪)

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免职,会议,规定,迟到,敌意

猜你喜欢

一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