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海外网>>华人>> 正文

“洋留守”4岁返美现象引关注 专家建议选择UPK项目

2015-03-25 08:36:00|来源:海外网|字号:

867ed1f4-e0b5-41b6-8e9a-38d0d52e0295_size70_w500_h333.jpg

纽约市市长白思豪曾参观拥有不少刚来美学童的华协会学前班,和华童开心互动。(美国《世界日报》档案照)

海外网3月25日电 据美媒报道,在美国的年轻华裔新移民家庭,存在着一个特别的现象,不少年轻华裔选择将刚出生的子女送回中国家乡,委托父母照顾抚养,等孩子四、五岁的时候再将孩子接回美国。从豆浆油条到汉堡鸡翅,除了生活习惯的变化,这些在国内长大的“洋留守”还需要客服哪些困难?他们究竟能否适应海外生活呢?

家长:送子返华实属无奈之举

据了解,因为平时工作太拼而过于繁忙,很多年轻华裔移民都会将幼年子女送回家乡交由父母抚养。在美国公立学校免费幼儿园开始的时候再将其接回。

这种现象对孩子的语言和文化、亲子关系和教育都带来一定负面影响。有华裔家长表示,送孩子回中国寄养是经济所迫,骨肉分离实属无奈之举。

华裔高女士到美国近20年,育有两个儿子。高女士透露,由于夫妻两人都要打工挣钱,两个儿子先后被送回福建长乐老家寄养,由父母帮助照看,夫妻俩则留在美国打工,定期给中国国内的父母和亲人汇生活费,给孩子邮寄奶粉和尿布等用品。

他们的大儿子年满五岁时才回到美国,进入皇后区贝赛32小学读书。由于32小学开设有学前班并优先录取在读学生兄弟姐妹的政策,高女士终于在小儿子三岁多时,将他接回美国,终于一家团聚。

高女士表示,如果为了照顾孩子而辞职,失去一份收入将无法承担日常生活。她坦言:“如果经济负担得起,谁愿意骨肉分离。孩子当时还那么小,但为了打工挣钱只有忍痛送回中国老家寄养,等到了上学年龄再接回美国。”

问题:留守生活导致“水土不服”

这些返回美国的学童,在生活习惯、英文学习和亲子沟通等方面,都会遇到一些问题。

首先,语言障碍就形成了孩子适应新环境的天然屏障。高女士称,两个儿子小时候在中国老家长大缺乏英文基础,中西方生活和教育上的差异也让他们刚到美国读书破费一番周折。

由于孩子和父母长期分离,对亲子关系和孩子的教育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很多孩子与父母感情疏离甚至叛逆。高女士称,由于孩子和父母长期分离,刚刚接回来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才逐渐亲密。为了消除从小不在一起生活的隔阂,刚接回来时,高女士和丈夫常常抽空带孩子去动物园、公园玩,增加亲子间的互动。

“留守”生活带给孩子们的还有教育方式的变化。高女士说,“除了亲子关系受到影响,孩子交给祖辈寄养也容易受到娇惯。中国都有‘隔辈亲’的说法,孩子从小让爷爷奶奶带大,难免受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要改正他们的不良习惯也不容易。”

支招:选择适合新移民家庭的UPK项目

教育专家表示,虽然他们并不赞成华人父母将年幼孩子送回家乡,但是许多新移民家庭都各有苦衷。而得益于免费全天学前班的实施,能提早一年与孩子团聚,对这些家庭来说,已是幸事。

在美国,这些“洋留守”儿童多在五岁,即美国公立学校免费幼儿园开始的时候回到父母身边。在纽约市,因为免费全天学前班(UPK)的启动,这些儿童的归美日期普遍提前了一年,得以四岁就回到父母身边,开始适应美国生活。

在华策会(全美最大的亚裔社会服务机构)担任信息转介辅导员九年的邓展晞表示,很多华人家长可以把孩子早一年接回来享受UPK。

其中的原因包括,这一市府资助的项目是免费的,为很多低收入的新移民父母解决了经济担忧;每天上课从早上9时开始,至下午2时30分结束,“解放”了父母的时间,让家长可以去上班。

如何选择最适合新移民家庭的UPK,邓展晞给出四点建议。第一,家长在哪里工作,孩子的UPK可选在同一地区;第二,如果家中有人可以接送孩子,就可在住家附近选择UPK;第三,那些刚从中国接回来的孩子,如果家长英语程度也有限,可以考虑将孩子送到华人聚集地区的幼教中心,以便孩子与同学、以及家长与老师的交流。第四,家长要选择能对孩子未来入读幼儿园有帮助的UPK,比如哪里有促进孩子大、小肌肉的运动,能提高孩子朗读、表达能力、适应学校生活的课程等。


(责编:吕文宝)

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现象,专家

猜你喜欢

一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