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5 16:47:00|来源:海外网|字号:
茄子快传成功的背后,有两个因素不可或缺。首先就是用户导向的产品思维成为了茄子快传成长的基因,这使得从一开始茄子快传就保持了正确的研发方向。其次,是联想互联网转型的大背景,正因如此才能够让茄子快传自在生长。作为联想抛出的互联网种子,茄子快传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值得深思。
探索期:面向市场的独立发展
茄子快传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一个被扔到市场上的产品。
那是2012年,联想端到端软件平台部门(云服务集团的前身)进行了一次内部变革,将原来的乐OS拆分成乐安全、乐关联(后来的茄子团队来自于此)等产品,并鼓励所有产品面向开放市场。以前研发团队做乐OS,是隐藏在业务部门后面,不用直接面对用户。组织架构调整之后,采用了现在流行的产品经理负责制,研发团队需要直接面对用户。如果用户不买账,产品没有市场,就可能会被砍掉。
领导层跟各个团队负责人说,别再像以前乐关联一样求着业务部门给你预装,要拿到外面真正的开放市场上,让市场决定你的命运,再拿回来,联想自然会装。那次组织架构调整的会议上,陈少为(现茄子快传负责人,当时在做乐关联)对常程(现云服务集团副总裁)说,他等这一刻已经很久了。
陈少为从乐关联团队抽调了崔国珍等3个人,预研新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方向。由于当时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手机与手机之间互传文件的需求逐渐显露出来,崔国珍他们调研了当时很火的Bump(用户碰一下手机传文件)、Chirp(手机发出鸟鸣声连接附近手机,传输文件)等国外应用,确定了智能手机间互传的产品方向。
2012年6月6日,陈少为、王辉拉了一个10个人的队伍,产品开发正式启动,陈少为是技术负责人,王辉是产品负责人。陈少为说,从最开始他们就对产品有着高度的自主权,领导会给建议,但不会插手。这使得茄子快传从内部孵化,但依然保持了如外部创业一般的独立发展空间。曾有记者问元庆,“茄子快传的诞生是不是你放权的结果?”元庆笑着说,“这个你还真说对了”。
初创期:从用户角度思考的思维剧变
三周后,他们做出了第一版产品——通过识别环境声音匹配相邻的手机,手机连接起来之后进行双向的文件传输。即使在今天看来,这个技术也是挺酷的,业内还没有人用。但受限于国内互联网的速度,这个版本的可靠性并不好,匹配的时间比较长,准确度也不够高。
于是团队尝试各种算法,优化,优化,再优化,同时还研发了手机“亲一亲”传文件等互联网分享功能,但是几个月下来,发现用户就是不买单,因为不管怎么优化,都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对用户来说,太费流量了。陈少为后来反思说,当时还是工程师思维,做了一个很酷的技术,自己不忍心放弃,
零流量近传的产品灵感来自一次团建,当时大家都拍了很多照片,但是昌平山里信号不好,没法传,大家就想,是不是能开发在无网情况下的手机近传呢。恰好当时安卓手机有了热点功能,集中研发之后,零流量近传功能上线。是继续走声音的道路,还是转向零流量近传,团队决定让用户自己选择,这就有了2012年12月双模式共存的版本。不论是从用户反馈,还是从数据追踪的结果来看,零流量近传明显受到了用户的欢迎。
“某天常程跑来跟我说,你们这个零流量太棒了!”陈少为回忆说,他们逐渐意识到,零流量这条路走对了,于是团队下定决心,舍弃之前在互联网分享上所做的尝试,专心做零流量近传模式。
这个阶段的茄子快传团队完成了一次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的思想转变,从以往的技术驱动型的工程师思维转变成以用户导向的产品驱动思维。陈少为形容这是一种“脱胎换骨”的转变,他说,这个时期,常程等在思想上给整个团队的脑袋“刷了遍系统”,他做茄子的两年学习到的新思维比之前10年学到的都要多。
爆发期:抓住用户痛点建立口碑
常程一方面强力肯定零流量模式,另一方面挑战说产品还不够简单。这时他又贡献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扫地阿姨理论”,也就是说,做出来的产品要让扫地的阿姨拿过来就会用。茄子团队于是“豁出去了”,砍掉了很多枝叶的需求,认真倾听身边每一个普通用户的声音,仅仅一周后,奠定今天茄子快传雏形的零流量单收单发版本诞生了。茄子快传的界面异常简单,只有“我要发送”和“我要接收”上下两个按钮,即使是小白用户,一进来也知道这个产品是干什么的,要怎么做。2013年1月,这个版本启动了茄子快速发展的阀门,用户量从之前的几千迅速涨了好几倍。
2个月后,广受好评的“一键换机”版本上线,解决了用户换手机时的最大痛点,而且茄子快传团队把这个功能做到了极致——用户只要一键就能把旧手机里的东西拷贝到新手机,包括文件、应用甚至壁纸,在用户中建立了茄子快传“牛”的口碑。“这个功能解决的痛点更痛,一旦用户有这个需求,搞定之后,带来完全喜出望外的感觉。”陈少为说,不少用户因此成了茄子的忠实用户,不久,一些互联网公司也都在自己的应用中抄袭了一键换机功能。
研发这个功能的崔国珍说,移动互联网时代拼的不再是技术,而是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从身边的同事,到Google Play上的用户评价,到乐工厂的用户声音,茄子快传团队接收来自各个渠道的用户反馈,从反馈中获知共性问题并快速改进,而且每一个人都要如此。
茄子快传从诞生的第一天就是一个被扔到市场上的产品,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它独立发展的思路,为了共同做大快传市场,茄子快传采取了开放、合作、共赢的互联网发展模式。与小米的合作是一个机缘巧合,有一天王辉和他在小米的同学聊天,因为对方正好有快速传输文件的需求,茄子快传团队就提出提供SDK,对方给予相应的品牌露出,合作的效果很好,用户转化率达到10%多。这一合作并没有因为小米是联想的竞争者而被叫停,茄子快传合作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了,他们与爱奇艺、91桌面和很多游戏厂商都展开了合作。
经过半年的发展,茄子快传开始在用户、业内和联想内部建立起口碑。元庆不仅在各个场合为茄子快传“站台”,也会提各种意见给开发团队。陈少为认为,“听用户的声音不等于用户说什么就听什么,用户大多数时候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要我们思考用户的真实需求”。
发展期:互联网开发、运营模式成型
2013年过完年回来,茄子快传团队就陆续听到一个“传闻”,这个传闻很快被证实——茄子快传的用户要做到一亿。虽然大方向是走对了,但如何把产品做到极致,把用户量和活跃度做上去,茄子快传团队仍然在摸索。
去年5月,茄子快传做了一个“丢纸条”版本,把学生们在课堂上传纸条的场景搬到了线上,想法很好,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个功能的用户使用率很低。不过,他们慢慢形成了一套接收反馈、数据分析、不断试错和迭代的互联网开发模式。为了测试某些附加功能的效果,他们会把入口调整到主页下方,如果使用率不高,那就证明用户群不够大。在茄子快传的iOS版本中,用户可以为自己想要的新功能投票。
很早就有人提出,茄子快传需要两人和多人才能玩是一个比较大的局限,需要解决用户一个人也能玩的问题。2013年6月,茄子快传PC版、iOS版开始内测,接着,他们又开发了大屏选图、PPT控制、浏览电脑等功能,从用户使用率来看,这几个功能找准了用户的需求,这个方向的探索小有成功。
同时,运营推广开始介入,从“谢谢山寨”到“女优都在用茄子”,茄子快传使用了一些“极接地气”的路数,目的是用比较少的预算带来比较高的关注度和直接的新增用户。
2014年3月,茄子快传的用户量突破1亿。一年前看上去不可思议的目标完成了。“一开始一天新增两三万用户就很兴奋,现在一天能新增近五十万”,负责推广的韩晓宇说,今年他们会针对细分用户展开更有针对性的活动,比如与第三方合作主打驴友等用户群。产品端,UI界面的优化、产品可靠性和速度的提升仍在继续,提高用户量和增强用户活跃度,仍然是团队的首要任务,商业化的探索也已经在“打桩”。
时代的变化和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很多未知数,但未知并不可怕,从茄子两年多的发展经历可以看到了,做互联网产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不确定性有高度的容忍度,敢于尝试,在试错中不断接近正确的方向。
茄子 快传 联想 抛出 互联网 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