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华人>>创投资讯>> 正文

孟京辉直播话剧创作过程,粉丝会买账吗?

2014-09-22 11:41:00|来源:海外网|字号:

\

  9月20日8点,孟京辉与百度一起合作的“48小时微戏剧”上线,5位年轻编剧和他们的团队将在一个封闭的房间,分别用48小时完成一部不少于20分钟的戏剧的即兴创作。而他们的吃喝睡、他们的争吵、创作灵感,都将一五一十的呈现在网友面前。用户可以在手机百度输入“@孟京辉工作室”直达该活动,全程参与。

  事实上创作过程的分享之前就有,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会不断放出零星的剧照来吊起用户胃口,比如韩寒在《后会无期》上映前就有着各种吊人胃口的剧照,引起粉丝的评论,使得粉丝对《后会无期》更加关注。而此次孟京辉的现场直播则是将整个创作的过程搬到了观众面前,试图用新的方式来构建这样一种参与感。

  那么这种模式的创作的直播是否能够重构参与感?我们分为利弊来看,先从弊开始。

  弊一,暂缺影响力

  如果直播者是林志颖这类一线的知名明星,那么一定会形成大规模的用户直播。而目前则只是局限在了戏剧这一个圈子,团队知名度不是特别高,用户基数不是很大。

  弊二,缺乏主持人与用户的互动

  还有一个弊端在于我们只能看,发过去的信息无法让团队成员看到,没有反馈。这点,我认为可以另外找一个官方的主持人的回馈来解决,能更增加互动。

  弊三,没有编辑的美化

  像《爸爸去哪儿》也是类似的真人互动,但如果《爸爸去哪儿》没有编辑后期的各种处理,没有特效声音,特效贴图,以及精选内容删减不必要的累赘,将所拍摄的内容进行美化,那么《爸爸去哪儿》即使各种环节设计的再好,也会因为没有编辑而显得乏味无趣。而事实直播则天然的没有编辑优势,但这种没有经过美化的状态也有可能成为另一种优势 —— 近距离的原生态。

  下面接着来说下优势。

  利一,真实地拉近创作者与受众的距离

  现在再拿“48小时微戏剧直播”与《爸爸去哪儿》作个对比,后者是一个综艺节目,粉丝更关注的是内容,而前者向粉丝展示的更多的是形式,而不是内容,这种形式感对于用户来说远比经过编辑后的视频更加亲切,这种第一时间的无时差接触会更加拉近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距离这个概念越来越重要,我们看到微博拉近了明星与粉丝的距离,而直播也更加如此。这种形式比内容重要。

  利二,共同体验

  可能很多人不是话剧的粉丝,那么假设现在这是《中国好声音》的选手练音的实时直播,你先看到自己喜欢的选手在台下反复练习,再看到他们上台后的演唱,感受会不会有些不同?

  这种共同体验的直播形式,可能会被更多的场合所借鉴。

  利三,天然小而美的聚合

  虽然说话剧喜好者的基数不是很大,但是只要抓住了自己想要抓住的那部分用户就完全足够了,支撑话剧活下去的是票数,只需要能够抓住自己喜欢的人群足矣。

  而这种小而美的生态,可以向其他艺术作品的创作延生,向粉丝展现一个真实的创作过程。

  结语:

  此次“48小时微戏剧直播”的试水只是一个开始,话剧粉丝是否买账尚属未知,孟京辉想用互联网思维重构话剧的参与感,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改变与试错。

(责编:李培胜、吕倩)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孟京辉 直播 话剧 创作 粉丝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中国官员移民被曝难融当地社交圈 每天打麻将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对越反击战时期中国女兵照片首度公开(高清)

揭秘驻阿富汗美军野战套餐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