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08 14:02:41|来源:四川日报|字号:
7月22日至24日,成都海外交流协会第三届第三次理事会召开,一位来自瑞士的华人李东华受邀担任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希望利用25年来在瑞士积累的知名度,为家乡多做些事。”他说。
四川日报8日报道,李东华身上充满了传奇色彩:1967年出生在成都,16岁入选中国国家体操队,19岁获得中国体操锦标赛鞍马冠军。21岁时为爱情远走瑞士,后代表瑞士获得多个体操国际奖项,曾担任瑞士前总统体育顾问,还担任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瑞士代表团特使。作为瑞士家喻户晓的名人,他的故事被收录进瑞士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材。
瑞士5年百炼成钢
1989年,李东华为了爱情远赴异国,开始了艰辛的奋斗历程。因为没有瑞士公民身份,为了生存,李东华洗过车,换过轮胎,还当过油漆工。
后来,瑞士国家体操队准许他加入,然而,没有教练,没有工资,甚至没有训练服装,而且5年之内不能参加国际比赛。没钱请专业教练,他就用摄像机拍下自己的动作,反复观看来纠正动作。就这样,李东华咬牙坚持了5年,为了自己“总有一天要拿到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的梦想。
1994年,李东华加入瑞士国籍,取得了参加国际比赛的资格,各种荣誉纷至沓来:1994年,在澳大利亚获世界体操锦标赛鞍马铜牌,同时获得瑞士全国体操锦标赛全能冠军和鞍马冠军;1995年,在日本获世界体操锦标赛鞍马金牌,打破了瑞士体操45年没有世界级金牌的纪录;1996年,在丹麦获欧洲体操锦标赛鞍马冠军,同时夺取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鞍马冠军,打破了瑞士100年没有奥运鞍马冠军的历史。
“冠军只代表成就,这些年的人生经历和体悟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李东华说。
身在海外心系家乡
1999年,李东华完成自传《突破极限—我的奥运冠军之路》,瑞士前联邦主席阿道夫·奥吉(Adolf Ogi)为该书作序。而前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该书题词中说:“李东华的成长经历是一位有着献身精神的冠军获得者的奋斗史”、“李东华为年轻人树立了榜样”。
移居瑞士20多年,李东华依然能说一口流利的四川话。他不止是优秀的运动员,也是一位华人企业家,在瑞士及中国的一些城市包括成都都有投资。问到他成功转型的秘诀,他笑道:“像做体育一样做生意。”
即使身在海外,家乡也始终牵动着李东华的心。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第一时间和在瑞士的一些中国艺术家联合举办演出,筹集善款捐给灾区人民。1996年获得亚特兰大奥运会冠军后,他回到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为一些孩子指导体操动作,其中一个孩子就是邹凯。
“25年前我刚到瑞士,还有很多人不了解中国文化,现在越来越多人对学习中文感兴趣。”李东华告诉记者,他女儿李佳莉今年18岁,从小在瑞士长大,只会德语,但现在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两年前还专门到四川师范大学学习汉语。“今后她还会申请成为交换生,来成都交流学习一年。”
李东华 华人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