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记忆南粤鲁东中原创投成渝书画赣鄱旅游IP电视华商纸媒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华人>>华人专题>>第五届新侨创新成果交流会>> 正文

扎根陇原沃土  情系西部教育

——记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喜存

2014-07-24 13:57:54|来源:海外网|字号: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王喜存常对学生说,人生在世,应当有所作为,要做一些有价值的事,这样才无愧于一生。这也是他一直奉行的做人做事的标准,并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实践着这一信条。没有过多的惊人之举,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王喜存始终怀着一颗感恩师大、回报家乡、快乐工作、服务师生的心,寒来暑往,情系西部教育,扎根陇原沃土,全身心投入到祖国的教育事业。这正是一名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对教书育人事业的忠诚和挚爱!

王喜存1965年1月出生于甘肃省正宁县。1982年9月考入西北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1986年免试推荐攻读西北师范大学化学系有机专业硕士研究生。1988年至1993年留学于俄罗斯莫斯科精细化工学院并获博士学位。1994年,王喜存放弃留到北京工作的机会,回到西北师范大学任教。1996年11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9月晋升教授,2004年担任博士生导师。

教学中,王喜存教授是一个典型的温厚沉静、埋头做事的学者形象,为人处世态度谦和,温文尔雅。在行政工作中,他则是一位雷厉风行、果敢魄力的管理者。翻开王喜存教授的个人简历,有着长长一串的奖励和荣誉:第三届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1996年);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二层次人选(2010年);甘肃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008年);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1998、2002、2008、2012年),三等奖两项;多次获得西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教学科研双骨干”、“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一名高校教师献身教学科研、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写实;勾画出的是一名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勤勤恳恳做学问、踏踏实实搞研究、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有着良好党性修养与综合素质的学科带头人的风采。

孜孜不倦——教学一线的“启蒙者”

教授首先是一名教师,王喜存把教书育人视为自己的天职,在教学上倾注了大量精力。他一直坚守“本科生教育是立校之本”的理念,无论科研、管理工作再忙,都坚持为本科生授课。自1994年至今的20年来,先后为化学化工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以及函授学员讲授《有机化学》。从1994年至今,一直坚持为化学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开设《有机合成化学》等专业基础课。

在教学工作中,他对课堂教学十分认真负责,从不照本宣科,而力求讲授生动、不拘一格、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授课时常结合当今有机化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自己的最新科研成果与科研经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激发起学生对有机化学的浓厚兴趣。《有机化学》对于化学专业,被称为看家的两大术业之一(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也是生命科学、地理与环境科学等专业重要的基础课,课程涵盖广博、探讨深刻,思辨和实践结合、理论和应用并举。课堂上,他总能将枯燥乏味的内容用风趣生动的语言进行阐述,并注重与学生互动。例如,在讲解中他会把有机化学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作为引子,在吸引学生的同时还能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掌握。曾经上过王老师课的同学说:“王老师擅于将相关课程的知识串联在一起,也擅于引用实例,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妙趣横生,在王老师的课上,总感觉时间过得飞快。”理论上讲,本科论文是本科学生标志性的学习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教学实践中,本科论文是几乎所有老师都避之唯恐不及的任务,因为“写综述”是近几年大多数学生的优先意向。在这种环境下,王老师指导本科论文多达107人次,绝大部分论文基于实验研究,更有15位本科论文成果发表在SCI杂志上,这是非常难得的比例。

2001年王喜存教授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4年做第一届博士生介入工作。截止目前,共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38名,博士研究生4名,现指导在读硕士研究生12名,博士生2名。已毕业的研究生中,13人考入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国内一流大学或科研院所攻读博士学位。22位就职于西北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城市学院、河西学院、陇东学院、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等高校或科研单位,3人晋升教授职称,7人晋升副教授职称,他们都奋战在祖国各地,奉献于国家的化学研究、应用事业。王喜存经常对学生说,人生在世,应当有所作为,要做一些有价值的事,这样才无愧于一生。这也是他一直奉行的做人做事的标准,并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实践着这一信条。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学生的优秀,离不开老师尽心竭力的教育和培养。王喜存教授非常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他对学生在品德方面的要求近乎苛刻,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做事先做人”。在课题、实验、谱图、数据上王老师总是一丝不苟,客观事实之外,没有回旋的余地。但在思想交流和生活中,他又非常随和,学生们可以轻松自如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即使出错,也从不见苛责。

甘为人梯——科技创新的“引路人”

对科研的强烈兴趣一直推动着王喜存教授在充满艰辛与挑战的科研道路上坚持前行。“蓄之既久,其发必速;飞瀑之下,必有深潭。”他从事教学、科研与研究生培养二十余载,在有机化学领域有着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影响力。

作为课题负责人,王喜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完成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完成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主持甘肃省财政厅项目1项。主要从事杂环化合物合成和绿色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SCI(E)论文118篇,其中SCI二区论文10篇,I.F.>2.0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1篇,其中IF>3.0 的论文13篇,被他引150余次,完成省级鉴定成果1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参编《有机合成化学》(甘肃省教育出版社)专著1部。作为编委主编《异彩纷呈的功能膜》、参编《遨游太空的航天材料》(甘肃科技出版社)高新技术科普丛书各一部。

作为学科带头人,在近三年内建设成了一支创新性强、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教学和科研团队。在西北师范大学化工学院,王喜存教授牺牲个人所得、一心搞科研的优秀作风有目共睹,其人格、学术道德、研究水平一直颇受赞誉。成绩的取得,尤其离不开集体的努力,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王喜存真诚地说:“由衷地感激我们有一支讲奉献、能吃苦、能战斗、团结进取的研究团队”。该团队由7名成员组成,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员)3人,副教授4人,其中3人有在国外从事博士后或访问学者的经历。团队成员先后在国际知名杂志如《Adv. Synth. Catal》、《Org. Lett》、《J. Org. Chem》、《Eur. J. Org. Chem》、《Tetrahedron》、《Synlett》等杂志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以及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新教师类课题、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甘肃省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西北师范大学科技与知识创新工程创新项目各1项。创新团队的建设对本校的有机化学学科起到了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有力推动了本校有机化学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为本学科中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此外,王喜存教授还在一些专业学术机构兼职,担任甘肃省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甘肃省化学会理事,甘肃省化学会化学教育与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团成员等职务,始终为推进本领域的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孜孜不倦地努力着。

敬业奉献——管理服务的“孺子牛”

“人生至善,就是对生活乐观,对工作愉快,对事业兴奋。”王喜存教授不仅在教学科研方面有突出成就,在学校职能部门及管理方面同样也作出了显著成绩。

王喜存曾先后担任西北师范大学化学系副系主任,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书记,人事处处长,西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北师范大学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化学学科组成员,西北师范大学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现任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委员,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党委书记,甘肃省人民政府派驻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督导专员,甘肃省留学人员联谊会常务理事,西北师范大学留学人员联谊会秘书长。

在担任化学系副系主任、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书记期间,他努力克服办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坚持改革,积极开拓,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提高学院的教学科研水平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后来化工学院工作的跳跃式发展,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

2003年,他调任西北师范大学人事处处长。根据人事工作在学校全局工作中所处的重要位置,首先主动抓好人事部门的自身建设,注重提高人事干部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同时着眼学校快速发展的大局,认真研究掌握高校人事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在认真调查研究、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培养规划,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按照“立足稳定、加强培养、积极引进”的人才工作思路,通过调整政策,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积极做好高层次人才的稳定、培养和引进工作。到2012年西北师大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无论高级职称人数和获得博士学位教师人数,还是教师的学术水平都得到大幅度提高,特别一提的是西北师大首次有了自己培养出来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针对校内岗位津贴分配出现的新情况,积极组织人员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及时提出了符合学校实际的具体意见,修订完善了岗位津贴分配办法,更好的发挥了岗位津贴在学校工作中应有的激励作用。在日常人事工作中能本着既保证学校全局利益,又兼顾教职工特殊情况和实际困难,既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又实事求是,灵活处理,妥善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

一路走来,无论是主任、处长还是党委书记,王喜存老师在担任任何一个职务期间都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常说,既然在这个岗位上任职,一定要全心全意做好这个岗位的工作,在他的字典里拒绝懈怠、拒绝平庸。他处处以身作则,对所领导的部门和团队也是高标准、严要求,在他的带领下,职员讲理想、讲奉献,勤恳踏实中又有股干劲儿,相互竞争但不乏团队精神,在他工作过的地方都形成了“人才济济、成绩斐然”的良好局面。

在同事、学生眼中的王喜存教授,似乎是一个工作狂,经常是非办公时间还能收到他关于工作或科研的邮件或电话,凌晨两三点给他发邮件竟然还可以收到他的在线回复。在教职工眼中的王书记,上班时间忙碌于处理学院各种事务、参加校内外各种会议,中午没有午休习惯,到了晚上下班时间他还会呆在办公室继续工作。周围老师们和学生们经常劝他多休息,他总是和蔼的笑一笑说没事,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丝不苟地履行着一名高校教师潜心育人的神圣职责和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敬业工作的崇高精神。

没有过多的惊人之举,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王喜存教授始终怀着一颗感恩师大、回报家乡、快乐工作、服务师生的心,寒来暑往,情系西部教育,扎根陇原沃土,全身心投入到祖国的教育事业。这正是一名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对教书育人事业的忠诚和挚爱,更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无悔追求!

(责编:李瑛)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王喜存 第五届新侨创新成果交流会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军装照(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最美中国名校“校花”巡礼--云南篇 (高清)

江泽民胡锦涛等卸任领导人都在哪露面(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鲁东|创新|中原|创投|成渝|书画|赣鄱|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