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记忆南粤鲁东中原创投成渝书画赣鄱旅游IP电视华商纸媒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华人>>华人专题>>第五届新侨创新成果交流会>> 正文

立足厚重大地 潜心生态服务

——记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谢高地

2014-07-24 13:54:02|来源:海外网|字号:

从哪儿来回哪里去,谢高地是属于土地的。不管身份是农民、学生、干部还是科学家,他从来不曾离开过“高地”。这个从陇南黄土高原走出来的农民,转了一圈,又作为中科院的科学家回到高原,并且成为中国研究“生态服务”的第一人。最初,他叫“谢高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亲希望长子能“高中及第”,离开土地,掌握自己的命运。10 岁的他却感觉“和大地更亲近,站在高地更加心旷神怡”,自作主张地把“第”改为“地”。最终,谢高地不仅实现了父亲的“及第”期望,成为科学家,热爱自然的他又回来研究“高地”――他始终没有离开土地。

谢高地,男,生于1962年9月16日。1989-1997年在德国吉森大学学习和从事生态环境科学研究,1995年获得了德国吉森大学农业与环境安全博士学位,1997年回国,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简称地理资源所)担任研究员,长期从事生态与环境安全研究,在生态服务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2003年,参与国务院文件《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资源环境部分的起草。2004年参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十一五”规划推进可持续发展思路》的起草。2007年、2011年,他的两篇论文先后入选“百篇中国最具影响力论文”。

“越落后的地方越需要知识”

谢高地与土地有着宿命般的纠结。他小时候在甘肃农村长大,他本来叫“谢高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亲希望长子能“高中及第”,离开土地,掌握自己的命运。10 岁时他感觉自己“和大地更亲近,站在高地更加心旷神怡”,自作主张把“第”改为“地”。那时候大多数岁月处于粮食不够吃的状态,所以尽管谢高地的高考分数很高,却执意选择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习农学,立志为解决贫困农村吃饱饭的问题有所作为。

读大学本科时,谢高地读到过一本叫做《控制论》的书。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1948年的这本书讲到研究各门学科的科学方法——撇开各门科学的质的物点,把它们看作是一个控制系统,分析它的信息流程、反机制和控制原理,往往能够寻找到使系统达到最佳状态的方法。受此影响,谢高地硕士选择了农业生态方向。现在这个前卫的选择在当时却是冷门,因为当时农学毕业生一般转向遗传、育种,很少有人关注生态。

1987年,立志“要有一番作为”的谢高地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主动申请去宁夏,因为“越落后的地方越需要知识”。他在宁夏发改委工作了两年多,足迹遍布宁夏18个县,作为农民的儿子,“脚踩在土地上心里才踏实。”回到机关,他就一门心思读书写总结。1990年宁夏科技厅与德国吉森大学中德合作项目“农村生活条件改善”是一个契机。谢高地英语好、专业强,被选作中方的研究人员。项目结束时,被德国这个现代国家的先进生态理念所吸引的谢高地,决定进入德国吉森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所有认真工作的人都值得尊重”

初到德国,他感到震惊的是当时国内平均工资不足100元,德国却平均有3000马克,折合人民币是1.8万元。“我第一次见到满街都是汽车,人们用抽水马桶,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太不可思议了。”

由于谢高地是自费留学德国,所以他一到假期就得各处打工。开始在餐馆做过服务员,后来在奔驰汽车流水线和炼钢厂做过工人。在此过程中他发现:“德国的文化尊敬所有认真工作、有职业精神的人。”从那时起,他自己也彻底抛除了对形式的偏见,“如果我不是一个自然科学研究工作者,而是农民或者工人,我也一样会努力做到最好,工作态度决定你是否值得被尊敬。”

他博士阶段的研究方向还是生态。“西方社会的工业文明历经数百年发展,城市生长有机而缓慢,我们国家却在短短30年迅速膨胀,同样的污染程度,快速模式下生态环境的破坏要剧烈很多。”虽然向西方学习理论,谢高地却不欣赏欧洲转移污染、充当环保卫士的姿态,他说:发达国家将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他们实现了蓝天绿水,但地球只有一个。

早期对生态学的认识局限早已被修正,这和中国生态学研究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不无关系。但对于那时的他来说,亲自参与和创造这些变化还是遥不可及的。1995年7月13日,他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

“我要证明生态的价值”

1997年谢高地学成归国,如愿进入了中科院。2000年《自然》上一篇关于“生态服务”的论文引起了他的兴趣,论文的核心是量化自然环境的生产力,量化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消费力。而在此之前,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贡献都是感性的。受到启发,他认定这将是生态领域的新方向,立刻开始准备项目申请材料。然而评审委员会只有3票支持他。“听说要研究稻田的生态服务,大家都不接受,还有人觉得可笑。”不被认可,让他当着领导的面掉了眼泪。对于职称、待遇、房子,谢高地从来不争,但对于认准的事业他却绝不退让、绝不放弃,必须全力争取!在科研中,认准了目标的他从不妥协。身为地理资源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部主任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教授,他多次带领着自己的研究团队活跃于青藏高原地区、北极地区与湄公河流域,进行生态环境本底和生态服务功能调查与考察,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经济大潮下,城镇不断扩大,乡村和自然生态不断受到影响。自然植被减少,原来的溪流不见了。迅速改变的乡村面貌仅是地球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缩影。经济学主导的价值体系给很多地方戴上了“落后”的帽子,他想摘掉这些不公正的帽子——从生态环境的立场看,这些地方都是富庶的。他要证明生态的价值。

厚重的褐色群山下,纯净碧透的拉萨河化成一抹蓝色蜿蜒其间。2003年,谢高地曾带领研究小组去青藏高原做“生态服务”研究调查和取样。追溯拉萨河的源头时,他完全沉醉于这种人与自然风物的完全融合。在他看来,“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地方之一,这里的风情无可匹敌。它像‘水塔’一样将洁净的水沿长江、黄河输送到中下游地区,服务许多大中城市的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不过当地却计划在天然草地上改种人工牧草,他从专业的角度劝阻了他们:“人们总容易忽视自然环境的价值。它们看上去简单,一直存在着,一棵小树,一片草地,毁掉轻而易举。但自然中的东西没有简单的。”

他在精神层面也许从来就没有脱离农民的宿命,他自己认为自己像农民种地一样做科研,春种秋收,不断轮回。他感激过去,满意现在,期待未来。正是本着这种朴实的工作态度,回国10多年来,他在生态服务研究方面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200余篇研究论文,完成了5部学术专著,有些成果被写入了国务院文件,有些成果形成了地方标准。他认为我们毫无疑问生活在一个“有限地球时代”,地球净化、容忍污染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类要获得持续发展,需要在整个技术系统、人的观念和人类社会秩序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人们现在就在寻找这个平衡点的过程之中,他仍将在这个领域中继续探索,尽力作出新的贡献。

(责编:李瑛)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谢高地 第五届新侨创新成果交流会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军装照(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最美中国名校“校花”巡礼--云南篇 (高清)

江泽民胡锦涛等卸任领导人都在哪露面(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鲁东|创新|中原|创投|成渝|书画|赣鄱|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