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华人>>热点要闻

三朵 “梅花”联袂献演引侨胞赞叹 闽剧历久弥新

2013年08月15日08:39|来源:中国新闻网|字号:

  中新网8月15日电 “长期在国外居住,我只要听听乡音就很满足,何况是用福州话唱的戏。”旅居海外40年的美籍华人林良章,说得一口流利的福州话,却没看过闽剧,14日晚终于夙愿得偿。

  是夜,福建省闽剧院在福州演出堪称豪华版的闽剧经典剧目《梅玉配》,因为周虹、陈琼和陈洪翔三个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同台献演,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

  林良章目前定居上海,他这次是“伺机”回榕,专为看戏而来。陪同林良章看戏的,是他在闽剧网上结识的戏迷网友王中。因为闽剧,白发苍苍的两位老年“网友”见面了。

  王中告诉林良章,“我们这样算一般追星族。”早在34年前,由李少华、林聪忠、林瑛等人复排的青春版《梅玉配》,引发追星狂潮,曾连续演出39天;休息一天后进入第二轮,又连演了20多场。

  闽剧以福州方言演唱、念白,流行于福建福州、宁德、建阳、三明等沿海侨乡以及台湾和海外华侨华人旅居地,已历400年。近年来,中国地方戏曲略呈式微,而闽剧和福建的其他地方戏种,却迎来最好的时代。

  “单是闽剧,福清的民间职业剧团有100多个,长乐有几十个,演出都座无虚席,司鼓师傅一个月能拿一万五千元(人民币)。”为《梅玉配》司鼓的阿杰师傅在演出前的间隙为中新社记者介绍说。

  有学者认为,福建沿海大多地区是知名侨乡,改革开放以来,共同观赏承载历史记忆与乡音乡情的地方戏曲演出,几乎成为中外华人“文化认同”的庄重仪式,市场需求日渐强劲,催发福建地方戏曲生机勃勃。

  “闽剧不需要很大改革,把词牌改一下更好听就行了,简单易懂、又有‘戏’,就很受欢迎了,像《梅玉配》,在福州城乡都有市场。”阿杰师傅认为,闽剧创新不能像创作文艺精品那样一味地除“旧”布“新”。

  在排演《梅玉配》时,他感觉到配乐突兀。他认为,原因出在增加了黑管、双簧等管弦乐,“那不需要,传统弦乐就够了,应该有这种自信。”

  已经退休十来年的阿杰师傅被身兼福建省闽剧院院长的周虹请出山,是因为他是《梅玉配》三代演出的唯一司鼓。“他能唱整本戏,他不是在打鼓,他是在打他的心声,太有激情了。”年轻的中阮女乐手跟过阿杰师傅一场戏后,激动得眼睛发亮。

  “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太珍贵,《梅玉配》本身是很好的传统剧目,能完整传承下来就是最好的保护。”周虹去掉了《梅玉配》一些拖沓情节,使剧情更连贯,她觉得“微变”更能赢得观众。

  作为铁杆戏迷,王中略感遗憾,像他这样的高龄观众太多了,“闽剧还是要想办法创新,培养出年轻观众。”他期待看到“既迎合专家口味能获奖的,又符合观众胃口被市场认可的新品、精品。”(林春茵)

(责编:邢若宸、王栋)

分享到:

青少年,克拉玛依区,羽毛球公开赛,羽毛球赛,石油城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嫖客称得知卖淫女未成年倍感痛心 助其脱困

揭秘:戴笠死后女秘书为何被秘密处决?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桂林一学校附近发生爆炸 已致1死20多人伤

沪自贸区或试水人民币自由兑换 专家:需谨慎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