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行:广东湛江归难侨的红火生活
2013年05月14日09:43来源:中国新闻网字号:
中新社(湛江)5月12日电 “劳动创造财富,劳动解脱苦难,劳动带来幸福。”广东湛江奋勇经济区归难侨民唐光活12日接受采访时谈起自己的体会,“多年来,正是坚持着这种信念,我一步步地改变自家的面貌”。
奋勇经济区的前身是奋勇华侨农场,始建于1952年8月,因1960年和1978年大批接受安置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越南等国归难侨,成为广东省集中安置归难侨的重要基地之一,其中归侨、侨眷占总人口比例逾六成。
中共奋勇经济区党委书记谢灵运告诉记者,2003年,奋勇华侨农场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实行土地全面放开租赁经营,把生产自主权彻底交给职工。去年3月,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与广东省政府签订合作备忘录,奋勇华侨农场华丽“变身”为经济高新区,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
谢灵运说:“三年前,唐光活一家用劳动积攒下的10多万元(人民币),建起了两层小洋楼;前些时候还购买了小汽车,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如今,奋勇经济区的工业园区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但像唐光活一家那样住上新洋楼,开着小汽车,过上幸福生活的归难侨不在少数。”
据奋勇经济区第二作业区负责人廖汉清介绍,农场进行体制改革后,职工根据市场的需求,积极种桑养蚕,并开展速生林、香蕉、水稻、辣椒、胡椒、葛薯等多种种植,形成互补,实现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我种有葛薯、辣椒等30多亩,还搞一些副业,早在几年前,一家人就住上了公寓楼房,等到攒够钱后,还准备自家建房。”廖汉清如是说。
钱包渐渐鼓起来的归难侨,不仅进行了603户、近百分之百的危房改造,还主动让出自己的租赁土地,配合农场搞工业园区建设。奋勇经济区第二作业区的唐尚宝表示,要发展经济,单靠搞农业种养不行,一定要打工业“牌”。
唐尚宝是跟随父母亲从越南归来的侨眷,他思想超前,有生意头脑,青年时代在湛江某工厂打工,后来工厂效益不好,便回到奋勇农场,与父母亲一道,用农场分的17亩地,加上租赁的40多亩地,种植辣椒和风景树。农闲时,唐尚宝还从广西贩卖竹子、鸡屎等,帮补家用。
数年前,唐尚宝家里穷困潦倒,一家7口就挤在不足80平方的瓦房。如今,靠着经营数十亩土地的收入,唐尚宝一家不仅住上了两层的小洋楼,每年还有10多万元的进账,生活过得红红火火。
唐尚宝坦言,他自己有生意门路,但自家的资金不够。目前,他已联合了5户邻居侨民,并从银行贷了些款,大家信心满满,对未来的日子充满憧憬。(作者 梁盛 周益臻)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