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煤矿装备制造业紧紧抓住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契机,不断取得新进展和新突破,研发制造水平不断提升,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十一五”期间,全国煤矿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893亿元,较“十五”期间增长了521%;销售收入2765亿元,较“十五”期间增长了519%。
注重科技创新,培育自主品牌
长期以来,我国煤机制造业存在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缺乏再创新的问题,大部分企业设计理论研究不深入,技术标准和基础工艺水平低,集成技术研究较少,主要产品的核心技术还没有完全掌握,知名品牌产品少之又少。中国煤矿机械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坚持以科技进步为统领,在行业尖端领域持续创新突破,在国内第一家形成了以采煤机、刮板运输机、掘进机和液压支架为代表的“三机一架”成套研制能力,发展成为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水平最高的煤机制造企业,是中国煤机制造业第一家百亿级企业,唯一一家入围中国机械制造百强的煤机企业。
“十一五”期间,中煤装备公司先后实施国家863计划等重点科研项目480余项;100多台套自主创新产品实现中国首台首套,120余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目前,公司正在加紧实施的“国家能源煤矿采掘机械装备研发(实验)中心”建设项目,是煤机行业唯一一个国家级能源研发(实验)中心;加快推进张煤机装备产业园项目建设,该园区集中了国家国债本土化项目、国家节能减排项目、与IBM公司合作实施“智慧工厂”信息化项目,将形成全球最大的矿用圆环链项目和采掘装备综合试验基地,亚洲最大的智能化生产单元,及国内机械行业最先进的铸钢、锻造生产线。
依托技术攻关,创造用户价值。
我国复杂的地质条件特点,决定了煤炭生产企业对采煤装备需求的多样性,而国内煤机制造企业由于自主创新步伐缓慢,在满足和创造用户需求方面能力不强。目前,我国普通综采装备已经全部实现国产化,高端综采成套装备国产化率达到60%以上。作为领军企业,中煤装备公司以推动煤矿重大装备国产化进程为目标,依托重点技术攻关项目,着力解决制约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生产的行业技术难题。公司自主研发的全套化生产装备,在山西创造出月产130万吨、日产5.7万吨的行业神话,在陕西为当地能源发展提供了月产80.4万吨、日产4.23万吨的强大助力。2011年,公司开发研制的刮板输送机及液压支架成套设备,在同煤塔山矿实现年产1084万吨,标志着“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支撑项目“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成套技术与装备研发”取得重大突破,长期困扰国际采矿界的一项技术难题在国内得到解决。
强化国际营销,拓展海外市场
从当前国际煤机市场看,中国煤机制造企业占有份额比较小,根源就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市场话语权较弱。在JOY、BUCYRUS等国外企业大举进军中国煤机市场的同时,2006年,中煤装备公司收购了国际著名的百年制链企业英国帕森斯公司,开启了中国煤机企业并购国外知名公司的先河,“中国帕森斯”成为世界矿用链条的领导者。公司先后实施完成了“中国首套放顶煤成套设备及技术出口俄罗斯”、“出口印度短长壁成套设备”以及“出口越南干选成套设备”等一系列重大海外拓展项目。 其中,“中国首套放顶煤成套设备及技术出口俄罗斯”是我国历史上涉及企业最多、规模最大的煤机出口项目。
形势与展望
“十二五”期间,煤机市场需求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专业化装备的制造和加工。技术发展将从专业化单一产品生产与销售,向综合研发、设计、生产、成套、服务一体化集成能力提高方向转变,为用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和全套技术与装备。成套化、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高可靠性、功能综合多样性,都将成为煤机产品的主要发展趋势。煤矿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制造能力将进一步提升,高端重型采煤装备国产化进程将进一步提速,逐步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主要产品优势突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体系,煤机产品开始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进军。中煤装备公司以“精益生产、绿色制造、和谐发展”为目标,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推进我国煤炭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为振兴我国煤机制造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濮津,男,中共党员,同济大学管理科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同济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煤矿机械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煤炭学会常务理事,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机械与电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煤炭行业“653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曾担任中煤南方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企业联合会常务会长,深圳中外企业家协会常务会长,2004年深圳首批十大全国高级职业经理人,中国煤矿工程机械装备集团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