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机械工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4年来,我国机械工业的现状是怎么样的?
陆仁琪副会长: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建国63年、改革开放34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机械工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目前已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具有较大规模和相当实力、技术水平和成套水平不断提高的工业体系。截止2011年底,我国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7.6万家,从业人员1752万人,资产总额达到1.96万亿元,工业产值突破16万亿元,居全国工业各行业之首。我国机械工业在国际化道路上取得的一些成果和尝试,也经历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发展历程。
记者:我国机械工业企业在“引进来”的道路上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获得了哪些启示?
陆仁琪副会长:总结为技术引进和外资引进。自建国以来,我国机械工业技术引进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50年代,主要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大量引进成套设备和技术,奠定了我国机械制造与机械科研发展的基础;60年代,机械工业技术引进转向日本、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但技术引进的规模较小,进展迟缓;70年,代机械工业技术引进扩大到整个西方国家; 80-90年代,以来图来料加工和贴牌生产为主的加工贸易发展迅速,对技术引进发挥了积极作用;进入21世纪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跨国并购浪潮兴起,我国机械工业国际科技合作走向一个新台阶。在吸引外资方面,自1981年外资开始进入机械制造业,最初阶段是以港澳台投资为主,此后是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机械工业实际利用外资接近千亿美元。
回顾机械工业技术引进的曲折发展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必须正确选择技术引进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处理好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及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实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改进创新--满足市场并扩大出口”的良性循环。
记者:企业“走出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的必经之路。我国机械工业走出去具体有哪些行业特点?
陆仁琪副会长:主要有两个特点:一、转移富余的生产能力,实现合作双赢;二、通过兼并获得机械产品品牌、销售渠道、网络和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内部管理的经验。国外更需要我们的是前者,对于我们并购有些国家还是心存芥蒂。“走出去”是符合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的原则,也符合追求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目标。由于2008年经济危机,一些国家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退缩,贸易保护主义不仅抬头,还有扩张趋势,走出去战略在实施时应谨慎再谨慎。
针对目前的形势,向广大机械工业企业提出了两条建议: 一是要立足于国内市场,不要盲目“走出去”; 二是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要充分了解各国的有关法律规定、文化背景。
记者: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机械制造领域发挥怎样的作用?
陆仁琪副会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作为全国性机械制造领域的行业组织,把振兴机械工业为己任,以服务政府、行业和企业为宗旨,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发挥保驾护航和参谋助手作用,为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推进我国机械工业的国际化更上一个台阶。
陆仁琪:1968年毕业于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大学,后在上海市机电一局职工大学在职学习机械制造,人民大学经济法函授班,美国MIT斯隆管理学院进修班和国家行政学院市场经济进修班。
曾在原一机部上海工具厂、沈阳变压器厂、洛阳拖拉机厂等企业从事成套援外项目工作。后任机械工业部国际合作司处长、副司长;中国贸促会机械分会常务副会长;现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