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图为习近平向记者挥手致意。
中新社发 廖攀 摄
中新网11月16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15日在与记者见面会上简短发言,引发海外华文媒体的多角度解读。舆论说,习近平的演讲充满自信,以平实语言加上富有磁性的声音,感染力很强,重点谈到的腐败问题以及民众对生活的期望,预示着新执政团队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香港《明报》的16日报道称,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听得懂的语言词汇,宣示理念,从形式和内容,都有新意。他强调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着力解决党内贪污腐败等问题,都说到人民的心坎去了。
文章说,若平实的讲话确切反映习近平的施政作风,期望他推动改革,善待人民,为人民谋福祉。
香港《星岛日报》的评论注意到,习近平发表约二十分钟的就职演说,充分展现自信和亲和力。予人感觉是多谈人民、少谈国家。当选后的讲话,预示中央将继续以改善民生,作为日后治国的总路向。
《大公报》的评论指出,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讲话触及百姓的心声,在人性化的表达中,展现政治之大美。从行为看,习近平总书记或头部微斜,或上身偶尔晃动,丝毫不显呆板或紧张。从眼神看,习近平总书记眼神温和亲切有神,与台下各个方向不时有交流。
文章说,一段“唠家常”式的话语,且是在就职亮相这个重要场合,着实令人耳目一新,那种恪重民生、砥砺亲民的人格魅力,瞬间触动民众的心灵。
新加坡《联合早报》16日的报道还指出,当习近平微笑着一一介绍他的同事并开始致辞时,苦等两小时的记者发现,新气象明显地出现了。
香港《文汇报》的社论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亲切、实在、朴素并充满激情和力量,令人耳目一新。在讲话中,对人民和历史负责是他整个讲话的核心,也是让人们感到最实在和最真诚的地方。
法国《欧洲时报》的社论称,习近平15日的讲话表明,中共新一代领导人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他表示,“我们自豪而不自满,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并借机“警醒”全党,“新形势下,中共面临诸多挑战”。并将“贪污腐败”排在了这些问题之首。这凸显未来中共将加大反腐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