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单身交友会现场
中新网11月14日电 据英国《新欧华报》报道,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出国热开始在中国显现,而对于80后一代而言,选择出国接受高等教育已是很普遍的事情。可当他们逐步达到适婚年龄,一个现实问题摆在了面前:有不少华人在读书期间去海外深造,寒窗苦读多年,等到辛辛苦苦拿到海外文凭或者在当地找到工作,一不小心却跨入了“剩男剩女”的行列。
其实,除了留学生,在海外华人尤其二代华人也面临着寻找另一半的难题。很多人说,现在的年轻人想得太多、要的太多,不像老一辈的人简简单单的一辈子就这么走过了,那么,不同年代的人眼里,爱究竟是怎样?
爷爷奶奶的爱情——糊涂又简单
爷爷奶奶们结婚大多在新中国建国前期或者初期,那时候封建主义刚刚结束,包办婚姻还没有完全废止,自由恋爱的苗头也没出现,爷爷与奶奶遇见多半还是由父母首肯后,再见面结婚。
“那个时候哪懂什么情和爱!就是父母觉得不错,我们见面之后也觉得还行,后来跟着他来了英国,过到了现在。”李奶奶笑呵呵地说起跟老伴儿的结合。李奶奶的老伴儿今年年初去世,但好在现在三代同堂,也不寂寞。回忆起两人的婚姻,李奶奶说,那个时候也不知道什么是爱情,父母觉得我们两个人挺合适的,两个人也觉得能在一起过日子,所以就结婚了。“那个时候结婚都早,我们不是包办婚姻,也谈不上自由恋爱,反正年龄到了,现在觉得也有点稀里糊涂的。”
如果双方都不太了解对方,那李奶奶是看上了爷爷哪一点呢?“他有礼貌啊!”李奶奶答道。奶奶说,她的父母最看重的就是这一点,觉得这个年轻人懂礼数,人品好。我们那时候很单纯,很传统,不像现在年轻人想法那么多。而且我们这一代的人想法保守,结了婚就是一辈子的事情,你看看我们这一辈人有几个离婚了。
奶奶说,刚从香港到英国时真的很苦,举目无亲,两个人开始在一个香港餐馆做,每天起早贪黑,“有的时候洗着盘子就睡着了。”后来,做了几年后挣了一点钱自己开了个外卖店,自己做起了生意,虽然更辛苦了,但是好歹是自己的生意。“现在我老了,他也走了,有的时候,我看着他的照片跟他说两句话。”
那么爷爷奶奶要是争吵起来怎么办?“能怎么办,他脾气大,我也厉害。吵起来都吵翻天的,他会做饭,但是不会做家务,我生气了家里就不管了,屋子乱七八糟,他的衣服也没人洗,他就服软了。”奶奶说道这里一脸“狡猾”的笑容。
问李奶奶是否觉得自己找到找到了幸福,奶奶说,“我们两个人就这么过了一辈子。我觉得这样就很好了。”看着奶奶的脸上洋溢的笑容,相信这份糊涂但却单纯的爱恋虽然没什么惊天动地,但是却给了她最真实的幸福。
其实,爷爷奶奶这种“糊涂的爱”里有着最难得的坚持,一辈子、一个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也许平淡,那也最珍贵,
爸爸妈妈的爱情——动荡中的相守
等到爸爸妈妈结婚的时候,社会风气已经比较开放,男女都是自由恋爱,爸爸妈妈都不再“凭感觉定终生”,而是谈起了实实在在的恋爱。但是那个时候,国内的情况很特殊。所以爸爸妈妈的爱情走的也并非一帆风顺。
Nancy来英国近二十年,她说那个时候人很单纯,没来太多的物质想法,“大家谈恋爱都谈的很纯粹”。Nancy说在学校的时候,男女同学在学校谈恋爱的挺多的,但是我们那个时候在中国的情况很特殊,因为当时学生的工作是统一分配的,“你从哪里来,基本上毕业后就回到哪里工作”。因此,即使在学校好上了,毕业之后也很难在一起。算是典型的“相爱容易,相守难”。
其实,就算是结婚了也不能说就能相守。“结婚几年后就是改革开放,很多人都去沿海城市‘淘金’,那个时候前途不确定,所以一般都是一个人,另一个人留守。能不能耐得住寂寞,谁都不敢说。”蒋阿姨感慨。“两个人分居两地,都有工作,一年难得见上一两次面,你说不寂寞肯定是骗人的,但是又没办法放弃工作,一个人在外发生了什么,另一方也不知道,只能全凭信任。”蒋阿姨说这番话的时候,她的丈夫在一旁不时地点头。叔叔说:“多亏了她信任我,要不然我们肯定也走不到现在。”
虽然分隔两地,但是依然在同一个国度,思念和分离可以用交通工具来缩短,但是如果在不同的国家,相守就难上加难。
阿萍8年前从福建来到英国,去年难道了身份,她说即使拿到了身份也不想回去,“因为除了两个女儿,没什么值得留念了。”阿萍告诉记者,当初她跟老公结婚的时候,一切都很美好,后来两个女儿的降临,让这个家庭更加美满,她也觉得自己很幸福。后来,一场车祸让她的丈夫丧失了工作能力,为了维持家计,她只身来到英国,挣钱养家,从一个工厂做到另一个工厂,周末从来不敢休息,就这样苦苦支撑着。
“可是一个人终究还是太苦了,没什么朋友,也不太敢出去花钱。生活没什么盼头,后来他就出现了。”阿萍说的“他”,是她以前工作的工厂的老板。“他人很好,但是快40岁的人了,一直没有成家,我一直怀疑他不怀好意,可是相处之后,真的觉得他很好、很体贴。我觉得自己苦了太久了,也想找个依靠。”
不过,作为一个已经成家的人,阿萍的内心是很挣扎的,一方面中国的家让她无法“一身轻”与这个男人相爱,但另一方面自己又熬的太辛苦。“其实我知道,我跟他不可能在一起,我是有家的人,这样对他不公平,他的家人也不同意,但是已经很久没人对我这么好了。这个诱惑太大了。”阿萍无奈地说。
其实,阿萍的问题并不是个例,很多只身来到国外打拼的已婚人士都面临着同样的困惑,为了家庭再苦再难都在所不惜;但是,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困难太多、诱惑也太多,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也许能暂时抑制不安的心,但是,时间长了,人都需要一些动力、一些盼头,这个时候相守更像是一种奢望。
年轻一代的爱情——我要我们在一起
相比起爸爸妈妈,年轻一辈似乎就幸运很多,因为父母一生都在为我们奋斗,把最好的留给了我们,让我们出国留学,开了眼界。但是,学业有成的我们对于感情似乎总是欠缺点什么。
中华英才网就“大龄未婚”问题对近2300名企事业职员进行的网络调查显示,按“27岁以上的女性和30岁以上的男性如果没有对象,一般会将他们归为大龄青年”的界定,受访者处于适婚年龄但又未婚的比例接近九成(88.7%)。在谈到造成自己“到岁数却没结婚”的原因时,调查发现,58.4%的被调查者认为“生活圈子小,机会少”,而认同“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谈朋友”的比例仅为16.9%。此外,还有20.6%的人认为“经济压力大”,自己目前还不具备结婚的经济能力。只有4.1%的人抱定了“一人过”的态度。
为什么高学历的海归们,在事业上得意,在感情上却总是不顺呢?其实原因并不复杂。
首先,潜心苦学,忘我工作。父母花了大把的钱将我们送出来,一定要对得起他们的苦心。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出人头地,大部分留学生把时间投入在事业或学业上,根本没有时间去谈恋爱。等到时机到了,去发现自己已成了“嫁杏无期”的剩女或“形单影只”的剩男。
第二,交际圈子狭窄。中国学生来英国读书的越来越多,但是常常都只在中国人或者是朋友小圈子里交际,如果在这个小圈子里找不到合适对象,毕业后机会就更渺茫。再加上价值观和文化等因素,华人中大多数还是希望寻找华人为伴侣,就连很多“BBC”(在英国出生长大的华人)也是愿意找华人。
不过这一点,李婷就不太赞同了,两年前,李婷来到英国读书,在新生欢迎会上认识了现在的英国男朋友,“当时也很巧 ,两个人一眼就看对了,而且他居然还去过我的家乡,顿时觉得很亲切。”李婷这样介绍跟男朋友第一次见面的情景。有意思的是,现在李婷在英国工作,而男朋友却在英国工作,对于这种远距离恋爱,李婷信心满满。“他可黏人了,每天还要我打电话叫他起床,我出去玩他还会嫉妒!”李婷的话语间透着满满的甜蜜。在她看来,文化不同其实并不大的阻碍,只要两个人真心相爱,想要在一起很多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第三、高不成低不就。海归基本都是高知识群体,拥有硕士和博士学历的人更不在少数。很多人因眼界过高反而变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单身人士。
其四、“理科男不解风情”,“文科女天马行空”由于长期与冷冰冰的数据和电脑为伍,使得一部分人缺失结交异性的技巧和勇气。IT精英和“理工男”首当其冲的“中枪”。李岩是个典型的IT精英,他现在有个心仪的女孩,但是不知道怎么引起她的兴趣,跟她说自己专业的东西,让人家觉得“很无趣”,但是她的兴趣我又抓不准,他说他有个同学更逗,跟女孩见面的时候,跟女孩大谈所谓创新和执行力等女生们不感兴趣的话题,“人家女孩差点没翻白眼”。
但是,问题并非只出在男孩身上,“文科女”也是大家的话题之一。学文科的女孩子大多心思敏感细腻,男孩很多时候根本搞不清他们在想什么。“说话太直白,拍她们太往心里去;说太委婉,她们又说你不诚实。太难搞了!”Ian的一番话道出了很多男生的心声。
其实,海归们的这些问题并不新出现的,但是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也也是近几年加入“相亲大军”的海归人数不断上涨的原因。
无论是那一代人,对于爱情始终都是有信仰的,不管现在的人是否还像以前那么单纯,但是爱情总是存在,也依然永远有人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