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10月25日电 近日,南通市市委、市政府举行的南通新侨商海外转型发展座谈会上,戴志康等4位南通籍新侨商讲述海外成功创业经历,鼓励本市更多本地民营企业迈出国门,探索更大发展空间。
“民营企业想做大做强,就必然要开拓海外市场。”
戴志康是上海证大集团董事长。证大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上海创立,在专业投资理财服务和房地产产品及服务行业中取得成功。此前,证大已在非洲涉足建筑、矿产能源、金融、物流等多个领域。他认为,这是民企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灵感来自一趟非洲之行。几年前,老家在海门的戴志康在几个侨商朋友带领下赴非考察时意外发现,有上万海门人在当地创业就业。其中,一部分老乡甚至已经移民扎根当地。“何不带着优势产业转战海外?”非洲成了证大“走出去”的第一站——2008年,证大收购了位于刚果境内的一处矿产,初步勘探发现储量可观。这段经历,让戴志康益发深信:民营企业海外拓展市场,大有可为。
事实上,通过30多年的积累,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资本实力最雄厚的国家。华人在外发展,不再局限于劳务输出。随着各行各业内中国“身影”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民企更有底气“走出去”。
江苏联发纺织品有限公司便是一例。近几年,客观上受原材料、劳动力成本提高及国内市场饱和影响,“逼迫”联发瞄准境外,先后在意大利、美国、柬埔寨等地成立公司、开设工厂。
如此布局,联发董事长薛庆龙有一番考量: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消费市场,在当地开设公司,就等于站在市场前沿最直接获取信息,最快与客户取得联系,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订单;意大利公司的创办,使得联发能在产品设计开发方面,始终与世界流行趋势同步;柬埔寨的工厂,则在节约资源和劳动力成本的同时,减轻了出口关税。“高端产品国内开发,中低端产品全球布局。”这种国内接单、国外加工销售的经营模式,让联发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并向产业高端转型。
与联发一样,南通市一批民企在海外打拼中不断探索,调整转型升级的步伐。
10年前,江苏林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涉足欧洲新能源市场,但其后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却因种种原因面临风险,最终不得不脱手。但林洋海外扩张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滞,获悉北美和欧洲等地区正大力拉开智能电网建设后,董事长陆永华计划由光伏产品打市场,未来3-5年内,通过第三方在欧洲收购、控股一个电力企业。“风险降低了,再叠加当地品牌和先进工程技术强强联合的效应,我们在海外发展将有更多优势。”
2001年带着南通人引以为豪的纺织品去闯世界的陆建飞,其经营的南非安哥拉南通控股有限公司,如今已发展成当地响当当的房地产和建筑企业。凭借手中土地资源和与当地政府高层的良好互动,目前,陆建飞正筹划在安哥拉打造一个200—500公顷规模的商圈,“用我们建设的城市综合体,置换更多资源带回中国。”对未来,这位名副其实的新侨商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