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页|

 

 

外报:聚焦"草根""接地气" 为新闻联播寻人鼓掌

2012年10月24日15: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中新网10月24日电 美国《侨报》23日发表中国时评称,大陆央视的《新闻联播》节目近日一改 “大气”作风,播出了一则寻人启事,为四兄弟寻找走失母亲。这被视为史无前例,获得“赞声”一片。当高姿态的节目,开始关注 “家长里短”,聚焦 “草根”的足迹,这无疑是对其以往形象的突破,引来“悄然转身”的解读。

文章称,“赞声”的意义在于,饱受诟病的国家媒体官方节目的回归民生,对接民间舆论场。“替儿寻母”,从话语方式的角度来分析,采取的是一种平视的态度,面对普通观众怀抱的是一种你我皆为共同体的姿态。这是贴近社会发展脉搏之举。

文章称,打破官民隔阂,建立官民共识,是近年来官方媒体的主要特征。从去年《人民日报》评论部的“打捞沉没的声音”力作,到近期新华社对广州越秀区武装部政委在飞机上打人一事的穷追猛打,再到央视上述隶属“我的父亲母亲”新闻公益行动的举措之一,可以说这些传统严肃刻板的官方媒体通过诸多言行,让更好的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成为官民共识。

文章称,对民间舆论而言,也应在批判质疑的同时积聚向善之力。以在央视寻母后发生的警察全城搜人遭到网民质疑为例,“质疑”发泄的是公众对公权力不作为的不满。但应看到,由媒体关注到权力行动,正是当下舆论监督、解决制度之弊的有效方式。只有媒体的声音,没有权力的互动,舆论监督就是空话,民主制度就不成立。从这一点来说,肯定权力的积极行动,就是在促进社会进步。

文章称,官方媒体“接地气”,带头不说假话、少说空话、不搞虚事;民间舆论场积极献策、理性思维。让“主流媒体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尽量吻合,合力舆论监督,共促进步。所以,狄仁杰扫除黑暗,必听“元芳怎么看”。

(责编:王栋)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