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4 11:50:00|來源:中國網|字號:
廣場舞,作為一種中國大媽自發形成的、自娛自樂的健身活動,近年來一直備受爭議和揶揄。很多參與者樂此不疲,借此培養了健康向上的娛樂生活。也有不少群體對此持冷淡和否定態度,談“廣場舞”色變,將其視作“擾民”的代名詞。
受我國城市管理現狀的影響,廣場舞還引發了諸多社會矛盾和沖突,噪音污染、大媽為搶地盤暴走等現象屢屢上演,相關管理部門也在適時出台政策來約束廣場舞的“蔓延”,但這種健身活動並未受此影響,反而日趨火熱。
不久前,一支廣場舞神曲《祝福留壩》,以其曲調悠揚,歌詞唯美的特點,受到了眾多民眾的喜愛和效仿,不僅將其改造出了400多個版本,甚至還作為一種新的舞蹈文化,風靡至海外。
據了解,該支曲目創作於2012年,由陝西漢中鎮巴籍歌手魯文嘉措演唱。2014年,該曲目被改編成廣場舞,表演視頻被傳上網絡后迅速掀起觀看熱潮,原版及各種模仿視頻短片綜合播放量超過1343萬次,甚至連外國友人也來湊熱鬧。
其實,類似於《祝福留壩》的這種中國鄉間文化輸出的現象並非個例。近年來,華人大媽在日落公園、盧浮宮廣場和紅場等歐美城市的地標前跳廣場舞的新聞報道屢見報端,廣場舞文化一時成為了國內外輿論爭論的熱點。
廣場舞滿足了大量城鄉民眾的精神需求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截至2013年底,我國城鎮人口已佔總人口的53.73%。有專家認為,現今的大媽們多出生、成長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時的新中國百廢待興。而今,她們中很多人都由鄉鎮輾轉到城市,由平房搬進高樓。居住環境和物質生活的變化,造成了她們精神上的強大失落感。此外,現代的家庭結構使得很多老人因家務纏身而失去了培養興趣的熱情,或者因為獨居而產生悲觀厭世等負面情緒。
因此,“廣場舞文化”的應運而生,恰好填補了這種精神的空虛和家庭關愛的缺失。有專家認為,大媽們借助於每天廣場舞的聚集和交流,未嘗不是一種“抱團取暖”的精神慰藉。這種精神滋養,對老年人顯得尤為重要和不可或缺。
廣場舞文化並非洪水猛獸 考驗著管理者的智慧
針對廣場舞走紅海外的現象,有法國媒體曾發文呼吁民眾予以理想看待。文章稱:以平常心看待“廣場舞大媽”,不要將她們看作另類群體,而應視為中國社區文化中的一個元素。接納、包容並規范廣場舞,才是社會的責任。
盡管廣場舞產生的噪音污染一直飽受詬病,但廣場舞文化並不被排斥。據上海市婦女聯合會與復旦大學社會性別發展與研究中心近日聯合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廣場舞有良好的群眾基礎,逾5成受訪者表示自己或家人跳廣場舞﹔67.5%受訪者支持廣場舞﹔7成受訪者認為廣場舞增強身心健康。
此外,該項調查還表明,多數年輕人並不排斥和反對“廣場舞”,相反可能持有更加寬容和支持的態度。
有媒體評論人曾指出,廣場舞大媽真實地反映出了老年階層內心的一種“青春懷舊情結”。但矛盾存在於,社會上的一些精英階層卻把這種“廣場舞文化”看做是與所謂現代文明沖突的生活方式,這種心理是對城市個體獨處自由的一種干涉。
在我國,大部分民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比較低層次,跳廣場舞也是活躍市民業余文化娛樂生活、增強市民身體素質的文明之舉,無可厚非,徹底取締也不現實。
就現階段而言,如何有效地規范廣場舞,科學研究和妥善解決該民生問題,對於城市管理者的管理智慧也是一種考驗。有業內人士指出,唯有公共治理水平與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相適應,博弈各方的利益訴求得到有效協調,才能有效破解廣場舞擾民的尷尬困局。(王旭)
流行 祝福 文化 影響 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