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7 14:56:57|來源:海外網|字號:
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國政府以及下游乳企開始推進規模牧場建設。目前我國奶業已經進入以產業、金融資本和外資為主體支撐的奶源基地建設階段,去年下半年至今,已有百億元資本布局國內上游奶源。一個突出表現就是“萬頭牧場”突飛猛進,截止目前,我國的萬頭牧場數量達到38個,在建16個,存欄奶牛45萬頭。關於牧場規模的利與弊,以及究竟萬頭以上還是中等規模更合適等問題,記者就此採訪多名行業人士以及業內專家。
當前奶源基地建設的主體力量主要包括三類。第一類是大規模乳品企業,比如伊利、蒙牛等﹔第二類是為大型乳企提供原料的企業,包括現代牧業、聖牧高科等﹔第三類是外資企業,恆天然、雅培、雀巢等紛紛宣布在中國建設牧場。
作為中國最大的奶牛養殖企業,現代牧業已建成運營的萬頭規模牧場24個,存欄奶牛19萬頭。記者近日走訪現代牧業位於安徽蚌埠的牧場,該牧場採用全封閉的空調式牛舍,周邊配有10萬畝土地用於配套種植奶牛粗飼料,同時配備糞污處理系統,通過糞污產生的沼氣來發電。
現代牧業集團總裁高麗娜表示,現代牧業奶牛養殖的相關設備都是比較先進的,規模化養殖企業有足夠的資金可以購買這些設備。現代牧業利用芯片採集牛的數據,同時安裝有報警系統和監測系統,在產品檢測上投入也比較高。擠奶設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直接關系到產奶的細菌數。
“受限於草原資源的枯竭,我們國家不具備草原養牛以及散養的條件,隻能通過牛舍。我們在建第一個牧場之前就考察了全球的牧場,覺得美國的模式——養牛工業化最適合中國。”高麗娜表示,中國乳業的發展軌跡是不合理的。早前許多乳企到處建加工廠,到各地區收奶,結果奶源短缺,牛奶質量不達標,奶農往牛奶裡摻水甚至添加各種化學物質。而美國的養牛是配額制。企業會根據奶量修建加工廠,養牛和加工可以一起做,不像國內,奶企和乳企是分開的。高麗娜認為,中國與發達國家奶源情況最主要的不同是,中國100頭以上規模養殖的企業產奶的奶量僅佔全國總奶量的40%左右,60%還是來自散戶,而國外全靠規模化養殖。
不過,僅就萬頭牧場來說,目前中國的數量已是世界第一。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李勝利對記者表示,相比奶牛散養,規模牧場的技術條件、飼料條件、設施、管理和牛奶價格的議價能力都較好,新建牧場進口的奶牛遺傳品質較高,同時能引入先進技術和設備,可以滿足生產安全和優質的生鮮乳的基本硬件條件。很多數據都顯示,規模牧場生鮮乳的質量優於奶牛散養戶。對於大型牧場多大規模合適,李勝利認為,必須能夠與當地的土地、飼料資源相匹配。中國當前牧場建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沒有配套的土地,沒有土地導致粗飼料解決不了,提高了養殖成本,另外就是糞污的消納解決不了,對周圍環境產生壓力。
規模 牧場 建設 專家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