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1 08:31:00|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圖片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日前,國際專業招聘機構瀚納仕發布報告指出,中國醫藥行業需要引進大量研發領域的海歸人士和國際人才。其中,臨床研究經理、生物統計學經理、生物學專員、區域銷售經理以及戰略營銷經理成為該領域需求度最高的職位。
現狀:
生物醫藥研發力量三成是海歸
近年來,不少醫藥“海龜”選擇上岸,越洋回國,在華夏大地上播洒自己的熱情與才干。在今年6月舉行的國際生物醫藥論壇會上,業內專家透露,目前,全國生物醫藥研發力量有100余萬人,其中,30%是近幾年從海外歸來的精英。
“能夠將自己在國外所學的專長、技術化為生產力,為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是一種難以表述的成就。”海歸劉曉忠說。
作為一名醫藥領域海歸,劉曉忠在北大、北海道大學和多家美國制藥公司有過生物醫藥開發和研究經驗,曾經在美國知名制藥公司擔任要職。已過不惑之年的他卻選擇拋開一切,回國創業,落戶湖南長沙。
市場大、機遇多也成為醫藥領域海歸選擇回國的重要原因。劉曉忠坦言,國內良好的經濟發展勢頭為自己的創業帶來了機遇:“一個湖南相當於好幾個歐洲國家市場,況且我有信心制造出好產品,市場自然不是問題。”
良好的政策、國家的支持也吸引著醫藥界海歸回國。“創業之初,公司沒有辦公的地方,是高新區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幫我協調辦公用房,后來又給我派來服務專員,協助我們辦理稅務申報、工商登記……”劉曉忠回憶說。在他看來,這既是一種鼓勵,也是一種鞭策。
前景:
既做科學家 也能成為企業家
如何本土化、盡快融入新環境,成為海歸回國后普遍面臨的棘手問題,對醫藥海歸來說更是如此。生物醫藥行業非常注重創新,且創新對時間節點有較高的要求。高投入、高風險、回報收益周期長加大了企業立足難度。而相比於熟悉國內市場、擁有豐富人脈與社會資源的本土創業者,長期生活在國外的海歸在融入國內社會環境上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與人力成本。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佔先機,海歸精英不僅需要對不同時間段的市場行情保持敏感,更需要拿出過硬的專業本領。
和黃醫藥總裁杜瑩是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的分子生物學博士。回國后,她帶著自己的的團隊,集中精力搞研發,並與知名制藥企業展開合作。如今,杜瑩的公司日漸壯大,在醫藥行業得心應手。
“我和我的團隊成員大部分都在細胞學、分子生物學等領域有所專長,也有國際大型制藥公司工作經驗。”杜瑩說,“豐富的經驗和給力的團隊讓我的事業煥發生機。”經過多年努力,她和她的團隊開創了一種全新的中國醫藥研發企業與國際制藥公司合作模式,不僅節約了時間和成本,也大大縮短了產業鏈條。
在談到國內醫藥行業人才的現狀時,聯想投資董事總經理李家慶說:“要從一個科學家變為企業家,必須對整個人力資源、戰略規劃、管理方面都有完整的掌控。隻有這樣,才能更快融入國內環境。”(潘金鳳 劉璐)
原標題:醫藥行業遍地搶海歸
海歸 醫藥行業 生物醫藥 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