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記憶南粵魯東中原創投成渝書畫贛鄱旅游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2014-07-28 10:13:00|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喲,說我是愛國華僑,我真的不敢當。在我心目中,這個稱號隻有像陳嘉庚先生那樣的人才當得起。我做了一點事情,大家就給我這麼多的榮譽和稱贊,就讓我受之有愧了。” 美國歸僑、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李桓英近日在京接受記者專訪,談到她5月獲得首屆北京市華僑華人“京華獎”特別榮譽獎時如是說。
93歲的防“麻”女神李桓英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熱帶醫學研究所研究員,現在仍像一個戰士一樣奮斗在一線,每天還堅持正常上下班,每年還跟年輕人一起下鄉監測調研。 “說老實話,我做得還很不夠,離祖國和人民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現在我雖已耄耋之年,但仍精力充沛,隻要不是工作的累贅,就應該為消除麻風瘟神而奮斗。徹底戰勝麻風病是我終生的事業,事業未竟我不會退休。”她說話鏗鏘有力,幽默而謙遜。
防“麻”女神
李桓英說:“隻有把自己融入到祖國和人民的事業中去,隻有這樣才能創造出人間奇跡,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
1921年出生於北京的李桓英,曾於1946年留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畢業后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成立后的第一批官員,在雅司病防治方面有著出色的表現。可正當世衛組織提出對其續簽5年合同的請求時,李桓英卻瞞著已移居美國的父母,走上了回國之路。“新中國剛剛成立,當時是一窮二白、百廢待舉,醫療事業更是急需發展,我身為她的兒女理應盡微薄之力!”
正是由於在傳染病防治方面的豐富經驗,1978年底,李桓英被組織調往北京友誼醫院熱帶醫學研究所,開始從事麻風病防治研究。在被派往美國進修考察前,她還特意來到滇桂黔等麻風病高發區,實地了解中國麻風病現狀。
1982年,帶著“取經”得來的聯合化療法,李桓英來到雲南省?臘縣南醒村,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無需住院的短程聯合化療試點。監測顯示,10年間,其“短程聯合化療”在全國監測的年均復發率僅為0.03%,遠低於世衛組織規定的1%的標准。
經過10年的監測論証期后,世衛組織於1994年正式向全世界推廣該療法。而南醒村也摘除了“麻風村”的帽子,成為中國版圖上的行政村,從此它改名為“曼南醒”,傣語意為“新生”。
“事業狂人”
“很多人談‘麻’色變,其實麻風病是一種古老、致殘的窮病、落后病,越是經濟落后地區,就越可能是麻風病流行區。”李桓英認為,隻要我們的思想開放一些,就會發現它原來並不可怕,並且能夠被戰勝。
現如今這種病在城市裡已幾乎銷聲匿跡,但過去,提起“麻風病”三個字,足以叫人心驚膽戰。麻風菌通過侵蝕並麻木外周神經,使患者皮膚失去感覺和自我保護功能,最終因麻木外傷導致感染。由於麻風菌尚不能在體外培養,當今醫學仍未解決預防接種的難題。
李桓英當年投身麻風病防治被朋友不解,對此她很淡然樂觀。麻風寨一般都山高路險,地處偏僻,她長年奔波於下鄉治病的途中,覺得開心的是看過很多城市裡沒有的風景,也接觸過書中不曾寫到的人文風俗。可為此,她也曾多次遭遇翻車、翻船等危險,數度骨折。
對於回國從事麻風病防治工作這一人生抉擇,李桓英從來沒有后悔過。她說,“正是因為這個選擇,讓我實現了報效祖國、報效人民的理想。”而投身為人民服務的事業,李桓英也找到了心靈的依托。她把大西南的山區當成第二故鄉,和當地群眾結成親人般的感情。“我帶給他們的是防病、治病的知識,而他們給予我的是全力的支持和信任。他們成了我的寄托,我的依靠,我現在真的是離不開他們了。跟淳朴的人在一起,心靈也得到了淨化。”
李桓英在同事眼中是個“事業狂人”,為了事業可以豁出性命、不計得失。李桓英老人一直未婚,全身心投入個人喜愛的事業。她豁達地解釋道:“我隻有祖國觀念,沒有家庭觀念。這樣就可以放手工作,沒有后顧之憂。想干事業,就別怕付出,若要計較,就什麼事也干不成。能治好患者的病是我這一生最大的幸福。”
后繼有人
李桓英是我國防治麻風病事業的先鋒。年已93歲的她意識到,再拼也拼不過時間,防麻事業要后繼有人才能實現“無麻之志”。
時至今日,麻風病仍是威脅人類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雖然聯合化療非常有效,但全世界每年尚有20余萬新病人被發現,麻風流行病學中的許多問題尚有待研究解決,這影響了麻風病的徹底控制。李桓英不斷呼吁提高對麻風病的警惕性,她認為雖然目前我國麻風發病人數很少,但隨著流動人口的增加,發病和就診往往打破了流行地域的界限而分散出現,“無麻之志”的實現尚需極大努力。為鏟除麻風病,李桓英在培養防麻人才、提高基層防麻工作水平、提高國際交流水平和關愛麻風病病患等方面傾注了大量心血。
隨著聯合化療技術的日臻成熟,李桓英逐漸走進了國際治麻專家的視野。為了提高研究的國際化水平,李桓英帶領的課題組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等學校開展了廣泛的國際合作。她促成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研究院為中國推薦微生物、分子生物學的知名專家,並為促進麻風病的早發現,搭建了分子水平免疫診斷的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平台。
李桓英深深懂得,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隻有做好人才的培養,依靠團隊的共同努力,才能達到奮斗的目標。
“實現一個沒有麻風病的世界”,是李桓英的人生理想。“事業沒有完成,就不能半途而廢。”這是她的堅定信念。
李桓英 麻風病 外周神經 雅司病 聯合化療 無麻之志 事業狂人 新生 麻風村 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