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記憶南粵魯東中原創投成渝書畫贛鄱旅游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2014-07-24 07:52:00|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圖片來源:海都網
近日,留美海歸杜先生在駕車時被常熟交警盤查后發現,自2011年回國后的3年多時間裡,他駕駛的國產電動汽車不但沒有定期檢驗,而且還有69起違章,其中58起為闖紅燈。被民警詢問時,他說道,自己在美國時一直是這樣開的,他駕駛的電動汽車不屬於機動車,不需要驗車,即使闖紅燈也不會罰款。
部分海歸在國外留學時間不長,卻帶回了不少自以為得意的“洋習氣”,反倒讓他們在回國之后的職場工作和社會生活中四處碰壁。他們又該如何重新適應回國后的環境?
“異域習俗”帶回國
福州一名女子駕車在公路上逆行,民警攔下她后,她還沒意識到自己的違法行為。“為什麼要攔我的車?我在英國都是這麼開的。”直到被帶回派出所,看到民警拿出的交規法后她才緩過神來。她說,自己剛從英國留學回來,習慣了當地左行的開車習慣。民警最后按照規定給予了相應的處罰。
北京某金融機構很多職員是回國的海歸,經理廖先生與海歸同事交流時,常常聽到“不好意思,我說不好中文”這樣的“自嘲”。廖先生還說道,有幾次一起吃飯時,很多海歸開始都是“外語大比拼”,酒過三巡之后卻因為英語交流的不順暢造成頗多尷尬,在有人帶頭用中文交流后,氣氛反而熱烈起來,大家的交流也都自然順暢了許多。
很多海歸回國后,在衣食住行等生活習慣上出現了諸多不適應:吃飯要吃西餐用刀叉,說話會中英詞匯夾雜,抱怨國內廁所不提供手紙,汽車方向盤在左側,眼高手低不合群……部分海歸依然故我地堅持“洋習氣”,使自己無法更好更快地適應回國生活。
“優越身份”難甩脫
海歸在留學期間,由於國內外文化背景差異或國外規則制定與實施異於國內,自然而然養成了一些不同於國內的生活習慣。但不論如何,文化背景和法律法規沒有高低貴賤與正確錯誤之分。曾經國內20年的習慣養成,可以說根深蒂固,在國外短短幾年的留學生活,就讓海歸適應不了國內的生活環境,不免讓人費解。到底是這些洋習氣“死纏爛打”無法擺脫,還是海歸們根本不想放棄,不願改變?
“國外月亮比國內圓”,似乎成為一些海歸回國后真實心態的寫照。專家認為,說不好中文是“海歸優越感”的習慣性表現,就像改革開放之初人們喜歡廣東腔一樣。“他們並不是真的忘記了自己的母語,大部分還是為了表明自己獨特的身份與留學背景。”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不擅自評判哪種生活習慣好或不好,存在即是一種價值。海歸在很短的留學期間內能適應國外的生活並養成習慣,這說明他們的學習、適應能力是比較高的。回國后,面對一些曾經的生活狀態,比如交通法規,海歸應該以更端正的姿態去遵守﹔超市、餐廳的生活氛圍,同事、客戶的職場氛圍,海歸也應該以更寬廣的胸懷去融入。
“擺正心態”才大氣
對海歸來說,與其花過多心思追求“國際范兒”,跟國內生活格局區分開來,顯示自己的高端大氣,倒不如利用自己的國際化視野和國外生活體驗,取其精華,帶動周圍的人一起摒棄糟粕,形成良好習慣。
長期在中國教育服務中心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做留學顧問的徐老師介紹:“留學回國后,對於國內環境的不適應,是海歸面臨的一個普遍現象。這種不適應,既來自周邊的自然環境,也來自社會環境,即中西方文化差異,以及長期在國外生活而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新的思維方式,這些變化往往會讓海歸在人際交往中陷入尷尬的境地。”
對於如何讓海歸更好地融入國內的環境, 青島大學人類學博士杜靖認為,海歸們要嘗試放棄原有的異文化,入鄉隨俗,自我調節,努力了解現有文化的既定規則並嘗試融入。(劉 璐 徐 鵬)
原標題:海歸在中西雜糅中調適
海歸 雜糅 民警 擺正心態 洋習氣 死纏爛打 國后 青島大學 驗車 習慣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