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華人>> 正文

傳奇潮商陳旭年:成就南洋華人之光

2014年03月25日14:02|來源:潮商|字號:

  位於(廣東)潮州市彩塘鎮的從熙公祠,以其石雕建筑之精美絕倫,於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而從熙公祠的主人——旅居馬來西亞柔佛洲僑領陳旭年的一生,則更富傳奇色彩。

  “番駙馬”:漂洋過海辛苦打拼

  陳旭年原名陳毓宜,生於1827年(清道光七年),卒於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享年七十五歲。“陳旭年”這一名字,可能是據其英文名“Tan Yeok Nee”譯成中文時諧音所致。其原籍是梅林湖北岸的上莆都金砂寨(今潮安彩塘鎮金砂鄉),因早年喪父,從小家境十分貧寒,備受豪坤欺凌,每天以挑油擔下鄉販賣艱難度日。由於生活陷入困境,為了生存,年僅17歲的陳旭年被迫出洋謀生。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陳旭年身無分文,隨身僅有一條水布、二件破衣,便冒險躲進開往馬來半島的紅頭船,隻身來到柔佛國(現馬來西亞的柔佛州)的彭亨州錫礦做苦工。他和同伙胼手胝足,飽嘗了人間艱辛,還清“賣豬仔”債務。起初,他以出賣苦力為生,夜間棲身於沿街商鋪騎樓下。后來,他改行販布。勤勞肯干、聲音洪亮的他,每天沿街沿路挨家挨戶叫賣布匹。

  陳旭年性格耿直、買賣公道,又年少英俊、談吐風趣富有感染力,在直落布雅一帶給當地居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特別是馬來貴族天猛公阿武峇卡一家大小對他非常歡迎,喜歡和他做買賣。與陳旭年交往的日子一長,阿武峇卡覺得他儀表不凡,又從他的言行舉止,發現他自身內在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有待開發,對他十分贊賞,在尊卑貴賤懸殊下與他結為兄弟。后來他又與阿武峇卡的表妹結婚,被潮人稱為“番駙馬”。

  “旭年公”:成就突出華人之光

  在1855年以前,柔佛州的統治者是東姑胡仙,他死后,由兒子繼承王位,但實權控制在天猛公伊不拉欣(阿武峇卡之父)手裡。由於有英國勢力作后盾,伊不拉欣自1855年起,已成為柔佛實際的統治者。伊不拉欣雄才大略,有意把當時尚是地蕪人稀,屬於荒蕪地區的柔佛州,全都開發起來。於是,他開始鼓勵華人遷入柔州,利用華人努力拓荒,同時,更推行“港主制”有計劃的發展柔州。

  1853年,陳旭年通過天猛公的關系進入柔佛州。這時,他和另一名股東陳萬泰已取得柔佛河一支流叫做武吉伯蘭卡的港主委任狀,進行甘蜜和胡椒的種植。

  當時的柔佛荒山疊疊,峻嶺重重,森林蔽日,虎豹成群,經常吞噬人畜,周圍數十裡渺無人跡,長期被人們視為天然“絕域”。陳旭年等來柔佛后,為了避虎狼之害,使墾殖事業順利,他首先採取燒山除草辦法,使一切走獸無所藏身。然后以堅強的毅力,帶領鄉人起早摸黑頑強勞動,燒山、砍柴、鋤地、種植,進而全面規劃,使阡陌縱橫,道路暢通,舊貌換新顏。他成為這一地區歷史上的開埠創始人。相關資料有記載,“我潮僑富冒險性,群起領地開發,蔚成風氣,故傳說謂僅柔佛州,即有一百三十八條港之多,潮僑開辟者佔有十分之九”。

  1862年,天猛公伊不拉欣逝世,由兒子阿武峇卡繼承為天猛公。阿武峇卡通曉英文和馬來文,同英國王室關系良好,自1863年起,天猛公阿武峇卡便傾全力重組柔佛州行政權,並大力開發土地。自1863年6月至1866年12月止,共發出四十七個河流的港主委任狀,范圍由柔佛南岸直至峇株一帶。

  1864年,阿武峇卡把境內10個港口交給陳旭年管理。到陳旭年39歲時,已成為馬來半島上最大的港主,成為當時一位炙手可熱的風雲人物。柔佛蘇丹出現經濟危機時,陳旭年還發現新錫礦,幫助柔佛度過難關。他對柔佛王國的經濟起著支柱作用,是柔佛王國財政、稅收的主要來源之一。1863年9月11日,陳旭年被委任為依斯干達德利(現為新山市)稅收負責人。

  陳旭年還將事業領域拓展到新加坡,1866年,他在新加坡創設廣豐公司,業務發達,使他成為一名富有的商人。同時,他與人合作,在新柔兩地經營鴉片和釀酒生意。1863年至1866年之間,陳旭年並管轄柔州甘蜜和胡椒的出口,以及鴉片的入口。

  1868年起,陳旭年已成為南洋最著名的華僑領袖和實業家,被柔佛蘇丹封為“甲必丹”(華僑領袖),授予“資政”頭銜。到了1870年,陳旭年被授為“柔佛僑長”,他是擔任僑長職位的唯一華人,自陳旭年以后,就不再有這樣的官銜了。1874年,陳旭年又被州議會委為議員。陳旭年還多次陪同阿布峇卡大君或其稚子進奉清朝。他本身也頂戴官翎,奉官加祿。

  為表彰陳旭年對柔佛州開發作出的貢獻,新山市中心紗玉河附近的一條街被命名為“陳旭年街”。今此街口尚立有一個鐵花架的告示牌,以簡單的馬來文和英文介紹這位風雲人物,還附有肖像,肖像上的陳旭年蓄著白胡子,濃眉大眼,豪氣干練。此外,柔佛河的最大一條港被命名為“砂隴港”(砂隴是陳旭年故鄉金砂的俗稱)。

  1985年8月17日,馬來西亞柔佛州大臣在馬來西亞潮州公會聯合會51周年紀念會上致詞中,特別贊揚當年陳旭年對開發柔佛作出的重大貢獻。至今,當地華人都尊稱他為“旭年公”。

  建公祠:心懷祖籍國情系故裡

  陳旭年為人樂善好施、愛國愛鄉,在祖國遭受嚴重自然災害時,他積極響應清政府賑災請求,為我國陝西等省飢民捐巨資做出了特殊的貢獻。慈禧太后因而賜他二品頂戴,並在他的家鄉為他建“急公好義”牌坊。在家鄉他慷慨大方,為家鄉做了大量好事,他對鄉親們有求必應,以德報怨,口碑甚佳。

  對故鄉懷有深厚的感情的陳旭年,從清同治九年(1870年)開始,歷時14年,耗巨資在家鄉金砂斜角頭興建“從熙公祠”。當地俗語有“砂隴祠堂,下美沈厝”(均屬彩塘),即喻其建筑之精美。最令人嘆為觀止的還是鑲嵌於門樓石壁上的四幅石雕。這四幅石雕分別以土農工商,漁樵耕讀,花鳥虫魚為題材,每幅石刻都很好地運用了“之”字形的構圖,將不同時空的人、事、物集中在同一畫面,濃縮故事情節,表現最富戲劇性的瞬間。一幅“漁樵耕讀” 圖,分布了二十五個人物,或穿插於亭台樓閣之上,或出沒於山林曲徑之中,或拋網捕,或牧牛而歸,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在潮汕地區流傳的“一條牛索氣死三個師傅”的典故,說的就是漁樵耕讀的石雕。“花鳥虫魚”則以自然取勝,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展翅的鳥,跳躍的魚,肥碩的荷,怒放的花……無不維妙維肖,盡態極妍,藝術造詣之高,堪稱一絕。“從熙公祠”是陳旭年夢魂縈繞的精神家園。

  1875年后,陳旭年逐步把事業重心南移至大規模開發中的新加坡。他從柔佛移居新加坡時,從潮州請去工匠並運去原材料,按從熙公祠的規格和式樣,在克裡門梭路和檳榔路間建成被該國列為國家第五古建筑的“資政第”。1984年6月,新加坡以這座當地僅存的潮式古建筑物理圖印發了郵票。這不僅是陳旭年家族的光榮,也讓華人引以自豪。該建筑物現為救世軍公益設施,免費向公眾開放。

  其后,陳旭年在新加坡住了七八年,常感郁郁不樂,便告老還鄉,頤養天年,於1902年因患瘧疾死於故鄉,享年七十五歲。(張麗純)

(責編:孟穎)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陳旭年 尚立 梅林湖 紅頭船 阿武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盤點世界各國文藝兵和勞軍拉拉隊(組圖)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中國航母近百名女兵亮相:青春在戰位上飛揚

盤點香港10大豪門媳婦(組圖)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