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華人

華媒評大馬“華人政治海嘯” 熱議會否發生在美國

2013年05月16日09:39來源:中國新聞網字號:

摘要:剛結束的馬來西亞大選催生了一個新詞“華人政治海嘯”,華人選民首次在各國媒體上被聚焦。

  中新網5月15日電 剛結束的馬來西亞大選催生了一個新詞“華人政治海嘯”,華人選民首次在各國媒體上被聚焦。同時,華人參政話題再成各界關注的焦點,美國《僑報》與5月14日刊發評論文章,對“華人政治海嘯”會不會發生在美國進行了細致的分析,指出未來的大選中,在美華人不會像大馬華人那樣形成政治海嘯,但有可能成為起關鍵作用的“最后一根稻草”。

  原文摘錄如下:

  佔馬來西亞人口數25%的華人,一度被認為是海外唯一能夠左右大選形式的華人群體。在這次大選中,華人選民80%轉向反對黨人民聯盟,導致長期執政的執政黨國民陣線僅以過半數獲勝,改變了過去大選時國陣壓倒性的取勝狀況,為此國陣領導人納吉布將華裔選民的行為稱為“華人政治海嘯”。和此前有人擔心國陣是否秋后算賬相反,納吉布要求國陣國會議員不要發表任何指責華人沒有支持國陣的言論,同時要探討華人政治海嘯的原因。

  這些都說明了華人的覺醒和手中選票的力量。在馬來西亞,華人作為第二大族裔,並沒有享受和馬來族同等的國民待遇,華人、印度人都被視為“外來遷民”,在居住、教育等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執政的國陣在劃分選區時採用的方法,也不利於華人選民發揮作用。

  此次大馬大選華人的表現值得關注點有二:其一是積極參政,大膽發聲。有人認為大馬華人多年來政治熱情不高,這次爆發雖然猛烈,但來得太遲,因此沒有得到預期的結果。大馬大選的情況較為復雜,沒有得到預期結果的原因不在“太遲”,華人的參政覺醒如亡羊補牢永遠不會太遲。其二大馬選舉仍然顯露華人參政的弱點,即華社的凝聚力不夠,內耗嚴重。歷史悠久的馬華公會竟得不到大多數華人的支持,不免給人以一盤散沙的感覺。

  聯想洛杉磯聖蓋博市最近發生的涉及華人選舉的廖欽和事件,在聯邦華人眾議員趙美心為首的華人民選官員和華社代表力挺下,廖欽和終於得以宣誓為市議員。聖蓋博市議會一改過去對廖欽和聲勢洶洶的刁難,不能不說與趙美心為首的華人民選官員的力挺有很大關聯。這在一方面說明華人遇到權益受損時大聲力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凸顯華社的影響力不夠,這件事上華社本來應該發揮更多作用。

  這是在美華人群體一個老問題。近日知名脫口秀演員北美崔哥在談到參政問題時,調侃反映了美華人社團多如牛毛的事實。社團間的協調一直得不到各方重視,因此真正發揮作用的並不多,涉及華人權益的許多事都要靠諸如趙美心這樣有影響的人物出面才能引起注意。這種被政治學者稱為“平面結構”的社會,即靠少數有影響的領袖爭取華人權益的現象,不重視族群團結,不重視華社的協調而形成力量,不是一個好現象。

  在美華人是否會在未來大選時出現“政治海嘯”現象?筆者認為不會。首先,美國華人數量少,隻佔總人口的1.2%﹔其次,美國是較為成熟的民主社會,華人和其他族裔都享受一樣的國民待遇,不存在公開的歧視現象﹔另外,美國華人參政意識的覺醒和積極性的提高一直在穩步上升,所以不會出現像大馬華人那樣被壓抑多年后的爆發。

  美國華人雖然人數較少,但在未來大選中也能發揮重要的作用。美國大選中,當兩黨基本盤已經確定不變時,少數族裔就可能被視作能夠起決定作用的一股力量。隻要看共和黨在2012年大選后開始投入資金和人力,開展爭取少數族裔的工作,就可以知道在未來大選中少數族裔的作用。作為亞裔中人數較多的華人,應該認清這種形勢,有人爭取便意味著手中的選票被重視,發出的聲音也就能被重視。未來的大選中,在美華人不會像大馬華人那樣形成政治海嘯,但完全有可能成為起關鍵作用的“最后一根稻草”。(洛杉磯 一嫻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分享到:0(責編: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