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華人

八閩千姿:百年華僑古大厝“九十九間”盼重生

2013年05月14日09:38來源:中國新聞網字號:

中新社(石獅)5月1日電 在福建石獅市永寧鎮的后杆柄村,一座擁有近百年歷史的“華僑民居”楊家大樓,因其規模宏大,房間過百,被鄉人稱為“九十九間古大厝”。

由旅菲僑胞楊邦梭建造的這座古大厝,不僅是泉州規模最大的華僑民居之一,也是民國時期閩南華僑建筑的典范,如今正著手保護開發,將打造為“客棧”、“民宿”。在楊邦梭后人楊祖業的帶領下,記者探訪了頗負盛名的楊家大樓。

楊家大樓由四棟傳統民居、四棟洋樓構成。左邊是始建於清代的楊家祖厝,至今仍保留“五間張”、“兩進”、“雙護龍”式的閩南傳統古建筑特色﹔右邊則是有著中西合璧風格的“六也亭”大樓,是楊邦梭於19世紀20年代建造的,也是整個建筑的精華所在。

走進院落,映入眼帘的是兩層半高的“六也亭”樓,西洋式外觀讓人眼前一亮。雖歷經80多年風雨侵襲,大樓外的浮雕依舊保存完好,天使、鬆樹、梅花鹿等圖案讓人嘆為觀止。

楊祖業說,楊邦梭是家族的長房長子,底下還有5個弟弟。上世紀20年代,楊邦梭同十多個叔伯兄弟到菲律賓,靠辦香煙廠發家,成為菲律賓十大企業家之一,后又組織了享譽菲律賓的“良友”男子籃球隊。

“楊家原准備在鄉裡蓋6幢樓,后因局勢緊張,改為共同蓋一幢樓,也因此命名為‘六也亭’。”楊祖業說,“1929年,楊邦梭返鄉建設六也亭,當時鋼筋水泥建筑在閩南還非常罕見,楊家大樓的圖紙設計、主要建材都來自西洋,1933年完工。”

踏著布滿苔蘚的階梯登上二樓,記者看到,雖然整棟樓外觀洋氣十足,但樓內布局保留著傳統的閩南風格,天井、大廳、小廳、偏房、后軒、廂房等錯落。房間裡,不僅有古早的桌椅、“眠床”,還有華麗的螺旋式樓梯,中西合璧。

在六也亭主樓旁,還有一排守更樓、佣人房。六也亭到底有多大,到底有多少房間,連從小就住在這裡的楊祖業自己也不清楚,“鄉人稱之為‘九十九間’是因為99是個吉祥數字”。

“六也亭人丁興旺時,曾四代同堂,有200多嫡親人口,加上一兩百號佣人,共有300多人。”正在編修《永寧鎮志》的鄭天應指著頂樓的鐘樓說,“這裡曾挂著一口大鐘,每逢進膳,擊鐘鳴之,可謂是‘鐘鳴鼎食’的大戶人家。”

六也亭不但見証楊氏家族的繁榮,也見証了日軍侵華罪行。抗戰時期,日寇登陸永寧,制造駭人聽聞的永寧“7·16”慘案。當年日軍戰機四處轟炸,六也亭也未能幸免,護厝、鐘樓均中彈。

“這個房間就曾遭到襲擊,這些地板還是上世紀80年代后重新修繕的。”在護厝一房間內,楊祖志指著地板上的馬賽克錦磚告訴記者,房子雖經修葺,卻仍留有被破壞過的痕跡。

改革開放后,楊家后人陸續搬出老宅,六也亭更顯滄桑。目前,這裡除了還住著幾戶宗親外,另有一些房子出租。因年久失修,六也亭部分屋頂和牆壁水泥已剝落,不少窗櫺斷掉,蛛絲斜織。

“楊氏家族龐大,遍布全球各地,大部分旅居港澳、東南亞、台灣等各地,約有上千人,楊家子孫均把大樓視為家鄉的象征。”楊祖業說,許多楊家人都有修繕六也亭的想法。

“九十九間”的保護也已引起有關部門的注意。目前,“九十九間”被列入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石獅蚶江-永寧示范區。永寧鎮黨委書記張國欽表示,永寧鎮有意向修繕六也亭,將其打造為“客棧”、“民宿”,未來有望以招商引資形式對六也亭進行開發。(作者 蘇巧鳳 陳龍山)

分享到:0(責編: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