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華人

【海外版】如何面對“學成歸來不敢吃”?

2013年05月09日14:2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摘要:“衣食住行這些基本問題,會對留學人員是否選擇回國有很大影響,無論是回國創業還是就業,生活環境都很重要。現在國內貓肉、老鼠肉甚至死豬肉能流入市場,簡直匪夷所思。”在法國生活多年的王女士說。

  近日,海歸武女士在北京就餐,發現飲料中浸泡的梅子竟發了霉,餐廳負責人提出以免單解決,面對顧客對食材安全性的質疑,該負責人則表現輕鬆:“給你們留一個店裡的電話,真吃出病了再來找我們。”武女士無奈地表示,生產者和經營者對食品安全不屑一顧的態度,消費者的容忍,都縱容了食品安全事故的一再發生。她也指出,在國外,無論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還是消費者自身的維權意識,都要強很多。

  王女士在法國生活多年,國內不斷曝出的食品問題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曾使她在回國前多番猶豫。“衣食住行這些基本問題,會對留學人員是否選擇回國有很大影響,無論是回國創業還是就業,生活環境都很重要。現在國內貓肉、老鼠肉甚至死豬肉能流入市場,簡直匪夷所思。”她說。

  進口、有機食品成“寵兒”

  對食品安全的擔憂,驅使不少海歸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條件下,更傾向於購買進口食品和有機食品。

  海歸安女士在懷孕以后,專門選購知名的有機肉類和蔬菜。談到將來寶寶的奶粉選擇,她表示,因三聚氰胺事件,自己對國產奶粉已喪失信任,“現在我喝的牛奶都是國外進口的,將來給寶寶也會首選進口奶粉。”她說。對於進口乳品同樣有不合格現象,她認為隻要監管得力,安全性還是要高於國產奶粉。王女士也認為選擇進口食品更放心,因為“國外相對誠信度高,懲罰嚴厲”。也有海歸選擇“出口轉內銷”的食品,認為出口檢測嚴格,產品品質也更有保障。

  不過,海歸對進口食品的信任也並非盲目推崇,而是源於其在國外的生活經驗,他們認為國外產品生產規范嚴格,商家誠信度較高,生產者和消費者互信基礎較好。也有人指出國人對有機食品的認知誤區,“有機食品其實更多強調生產過程的環保和自然,在國內隻成了食品安全的營銷噱頭。”海歸賈先生說。

  支持社會信任重建

  對於當前嚴峻的食品安全問題,不少海歸期待並致力於社會信任的重建。

  近日,《進出口乳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和《關於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相繼實施,海歸對此表示贊同。

  事實上,海歸已不僅是消費者,也成為安全食品理念的傳播者和實踐者。近年來,不少海歸回國后發展生態農業,還組織發起農夫市集等市場交易形式,並將“社區支持農業”(CSA)等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理念引入國內。

  在王女士看來,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重建社會信任,需要政府、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共同努力。“在這個問題面前,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她說。(張園園)

分享到:0(責編:夏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