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華人

僑批:歷史符號申遺表決倒計時

2013年04月22日10:18來源:南方日報字號:

摘要:粵閩先僑留下的僑批檔案申請進入“世界記憶工程”一事,將於今年5月在韓國召開的世界遺產大會上進行投票表決。

  粵閩先僑留下的僑批檔案申請進入“世界記憶工程”一事,將於今年5月在韓國召開的世界遺產大會上進行投票表決。前日(4月19日),“中國僑批·世界記憶工程”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來自世界各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專家學者共同研討了僑批的世界價值和意義。廣東省副省長許瑞生表示,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僑批檔案獨特且真實,是華僑華人記憶中不可磨滅的歷史符號,廣東僑批檔案及相關實物已全面納入文獻遺產保護計劃。

  16萬件僑批見証華僑奮斗史

  僑批是中國海外華人華僑寄給國內僑眷的書信與匯款的合稱(“批”是福建廣東沿海方言對書信的稱呼),又稱“銀信”。早在公元8世紀,中國粵閩等地就有先民出洋到東南亞謀生,隨著歲月的延續,粵閩兩省成為中國最大的國際移民遷出地。海外華僑華人肩負著改善家庭生活境遇的重任,通過源源不斷地匯寄錢物和家鄉親人保持著密切的經濟、情感和信息聯系,形成了“僑批”這種獨特的“銀信合封”形式的華僑家書。

  據了解,僑批大規模盛行於19世紀中期,直至20世紀70年代歸口銀行管理,歷時150余年。這些歷經百年的海外華僑華人與國內僑眷的兩地家書,再現了華僑華人雖身居海外,但情系桑梓、愛國愛鄉的深厚情懷﹔反映了中國東南沿海僑鄉以及東南亞、北美經濟社會的發展過程,見証了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之間持續不斷的交流與融合。

  目前僑批主要分布在廣東潮汕、江門五邑及福建廈漳泉和福州等地區。許瑞生表示,廣東是華僑最多的省份,數量佔據全國的2/3。16萬件僑批見証了華僑的海外奮斗史,也是僑鄉歷史變遷的見証。

  廣東三市成立僑批檔案館

  1992年聯合國組織發起世界記憶工程后,中國成立了“世界記憶工程”全國委員會,並在此框架下成立了“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工程”領導小組和國家咨詢委員會,負責《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的評選工作。截至目前,共評選出113件、組檔案文獻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目前,已有7項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國家檔案局局長楊冬權表示,僑批檔案2010年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后,2012年又成功入選《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同年中國國家檔案局將僑批檔案申報世界記憶名錄。

  許瑞生表示,廣東僑批檔案數量較為集中的汕頭、江門、梅州三市在國內率先成立了僑批檔案館。研討會當日,由廣東省、福建省檔案局舉辦的“海邦剩馥——中國僑批檔案展”拉開帷幕,展出的300余組(張)僑批檔案,是從全國已發現的20萬余件僑批檔案中精選出來的。(楊春)

分享到:0(責編: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