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華人

海歸賣紅薯 大材不小用

2013年04月10日09:59來源:歐洲時報網字號:

摘要:近日,廣州暨南大學經濟管理碩士生、英國海歸邢淑賢開店賣紅薯的新聞再引廣泛關注,輿論在感嘆邢淑嫻小店開張半年不到即回本15萬的同時,也在關注海歸們的就業狀況,為什麼留英女碩士歸國賣紅薯,是否“大材小用”呢?

  歐洲時報網4月9日電 近日,廣州暨南大學經濟管理碩士生、英國海歸邢淑賢開店賣紅薯的新聞再引廣泛關注,輿論在感嘆邢淑嫻小店開張半年不到即回本15萬的同時,也在關注海歸們的就業狀況,為什麼留英女碩士歸國賣紅薯,是否“大材小用”呢?

  從海歸回國就業難、大學生回農村種地到留英女碩士賣紅薯,到底是“大材小用”還是“另辟蹊徑”,到底是該否定還是批評,對這個命題的討論折射了大陸社會對於知識的態度,也折射出對於行業的價值判斷。

  碩士海歸賣紅薯,之所以觸動輿論,在於公眾對兩種身份的定位。碩士且是海歸,意味著接受西方更高層級知識教育,應當具備創新精神的高科技、高精尖知識與素養,行業也當時白領、高精尖一類﹔賣紅薯,是小商小販所為,並無知識、科技含量。

  實則不然。同是賣紅薯,海歸邢淑賢卻賣得“風生水起”,體現出知識的力量。據報道,邢淑賢在英國留學期間,發現當地的紅薯深加工和烘焙技術比中國國內先進,生產鏈比較完善,種類豐富。她回國之后就先在山東老家租了200畝地建紅薯生產基地,后又請來英國食品加工高手組成的研發團隊,開店不到半年就已經回收成本,准備開另外一家新店。

  可以看出,賣紅薯照樣是知識、科技開掘未盡的行業。同樣,賣菜、賣衣服等等,不也是有各類適應新經濟形態通過創新中不斷創造出財富嗎?

  公眾的關注,折射出陳舊的對行業“三六九”等劃分的落后觀念,他們帶著世俗的眼光看待職業和工作,認為大學生“鯉魚跳龍門”考上大學后就高人一等,不能從事一些“低端”工作。

  相反,新一代大學生和海歸們就業心態倒顯開放。他們對於職業的選擇更傾向於與自己的興趣、夢想相結合。正如賣紅薯的邢淑賢所言,開店賣紅薯圓了她大學的創業夢感覺很開心,她認為碩士賣紅薯並非“大材小用”。

  因此,在就業形勢牽動社會敏感神經的當下,就業群體受教育程度漸以高企的今天,社會輿論應當有與之俱進的就業觀、價值觀,讓社會輿論的開放為海歸、博士、博士后等等知識精英更多元的就業或創業創造出更寬廣的空間,把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開拓到每一個領域,真正用創新推動社會進步。(記者 寒水)

分享到:0(責編: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