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1日08: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中新社北京10月30日電 “很多人說‘富不過三代’,我們的家族發展要打破這個魔咒。”香港百年老字號企業“李錦記”第四代傳人李惠民30日在北京清華大學演講時表示,“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能夠可持續發展才是有意義的”。
在當天的“華商領袖·清華講堂”上,李惠民以“文化的基石”為題,分享了“李錦記”作為家族企業發展百年仍不斷壯大的秘訣:“‘思利及人’是我們家族的核心價值觀,在考慮自己利益的同時,也從別人的角度、從更宏觀的角度思考問題。”
當天的演講從一幅“家族圖譜”開始,李惠民耐心地為聽眾介紹“李錦記”企業的由來和家族企業目前的26位成員。他說,大約十年前,李惠民及兄妹5人都在自家企業工作,“每個人都是老板,員工都不知道聽誰的,於是家族委員會應運而生”。
為使這個龐大企業發展得更好,家族委員會制定了“家族憲法”:下一代必須在其他公司工作3年,委員會成員不得超過9人,75%以上成員達成一致即可更改“家族憲法”等。李惠民說,上至股權分配、下至兒女教育,“家族憲法”都作了詳細的規定。
相對於“家族憲法”等硬件規定,李惠民將價值觀、思維方式等稱為家族發展的“軟件”。除了“思利及人”,“換位思考、永遠創業”等都被這個家族及企業作為信條。“我們提倡‘治未病’,採取各種措施保証我們的家族不生病。”李惠民說。
演講過程中,李惠民多次強調“要保持的不是一個企業,而是一個家”,提倡家族成員始終以家族為核心,懂得“我們”大於“我”、“家族”大於“家庭”。他介紹,在“李錦記”內部,甚至還有一個“三不准”規則:不准晚結婚、不准離婚、不准有婚外情。
為保持家族事業延續,“李錦記”已在潛移默化中,開始對自小就接受西方教育的第五代加以培養,以增強其對家族的責任感。李惠民說,家族曾安排第五代成員到北京參加“李錦記清華大學暑期學習班”等,讓他們通過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學習和大量的戶外考察,感知和接受中華傳統文化。
演講及互動環節結束后,清華大學華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龍登高教授指出,家族企業將親情與利益結合,既會產生能量,也會產生矛盾。這個問題曾經同樣困擾著“李錦記”家族,然而跨越四代人,經過120多年的發展,這個家族企業已孕育出了自己獨特的管理智慧。
此次演講是“華商領袖·清華講堂”第6次講座,國務院僑辦副主任譚天星、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等在演講前分別會見了李惠民一行。演講結束后,國務院僑辦經濟科技司司長庄榮文代表主辦機構向李惠民頒發了演講紀念証書,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韓景陽向李惠民贈送了紀念品。
“華商領袖·清華講堂”由國務院僑辦和清華大學共同舉辦,以“分享智慧、創新共贏”為主題,旨在分享華商創業發展經驗,為成功華商搭建展示風採的舞台,為清華學子開設一個啟迪思考的高層次講堂,擴大僑資企業影響,推動華商事業更大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