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餐桌上的“沖突” 跨國婚姻保“胃”戰

張 欣

2012年10月15日09:18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科爾比卡因G-蛋白偶聯受體研究與美國杜克大學羅伯特J·勒夫科維茲教授分享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圖為科爾比卡全家。 劉 丹攝

圖為華洋夫妻共進餐。 (資料圖片)

新鮮“出爐”,還冒著熱氣的2012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布萊恩·科爾比卡,其太太來自馬來西亞,祖籍廣東(上圖)。這位華人女婿被太太爆料道,“他最愛吃中國的刀削面,我教他做豉油雞,結果比我做得還好吃。”其實,並不是所有的華人洋女婿都這麼愛吃中餐,擅做中餐。事實上,因飲食習慣的差異而導致婚姻裂痕的出現在華人跨國婚姻中不在少數。打一場婚姻保“胃”戰,還真是一件不容懈怠的事情。

裊裊炊煙變硝煙

來自四川的Susan,嫁給了外籍教師Martin。婚后,丈夫並不非常喜歡中式的傳統食物,Susan不得不每天先准備好自己的餐點,再為丈夫另外准備“洋”食物。長久以往,Susan異常疲憊,用餐對於她來說相當無趣。當她因工作繁忙,沒時間按丈夫的要求准備晚餐,丈夫會連一口都不願意吃,夫妻倆就會發生爭執,剛開始,大家還會各退一步,但時間久了,矛盾越積越多,最終兩人還是以離婚收場。

Susan承認她和Martin之所以離婚,飲食上的互不妥協是主要原因。Susan感嘆說:“結婚后,當愛情消退,隻剩下柴米油鹽醬醋茶才是真正的婚姻生活,如果連菜裡放不放辣椒都要爭執半天,這樣的生活還有何幸福可言。”

外國人一般認為中餐太油膩,烹炒過度,纖維質破壞嚴重。而大多數華人也無法長期習慣食用西式傳統料理。當中西方飲食習慣狹路相逢,遭遇激烈碰撞,矛盾一發不可收拾時,裊裊炊煙變滾滾硝煙,婚姻就岌岌可危了。

你來我往齊保“胃”

中國古語有“民以食為天”之說,足可見飲食之於生活的重要性。而老話也說要抓住男人的心就要抓住他的胃,此話固然有些過於篤定,但卻不乏啟示意義:飲食是婚姻中不可忽視的因素。當飲食文化差異帶來的矛盾避無可避時,怎麼解決好這個問題不容忽視。

華裔的孟小姐和韓裔的丈夫定居美國后,把韓國的婆婆也接了過來。孟小姐的婆婆是很傳統的韓國人,她就自學了許多韓國美食,例如泡菜、海帶湯,這讓婆婆非常感動,並且夸獎她做出了韓國本土的味道。除此之外,孟小姐也會做兩道拿手的中國菜給婆婆品嘗,婆媳之間其樂融融,孟小姐的丈夫也更加體貼她,婚姻似蜜裡調油。

似孟小姐婆媳這般雙方互相從心底裡尊重並欣賞對方的飲食文化及習慣,你來我往,並不是一味地固守己方,自然不愁保不住婚姻裡的那些個“胃”,還讓生活多了些甜味兒。

文化認同是良方

華洋男女在愛情的碰撞下走到一起,浪漫過后,經營好一場跨國婚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同文化背景下長大的兩個人,勢必在很多地方都不相同,但文化差異並不是真正的障礙,有時候甚至還可成為牽千裡姻緣的那一條“紅線”,尤其是在中華文化越來越彰顯出她獨特的魅力和吸引力的當代。

調查結果顯示,外國一些男子由於對中國文化的興趣不斷攀升,進而希望找一個中國妻子,為自身提供一種生活環境。現實生活中,還存在外國女子嫁給中國男子,且雙方條件相差懸殊的個例,專家認為,這很大程度也因為女方著迷於中國文化,向往中國的生活。在這種前提下的跨國婚姻大都幸福美滿。

可見,差異的存在並不是阻礙華人跨國婚姻幸福的因素,跨國婚姻解體的根本原因在於人,在於夫妻雙方能否真正的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面對客觀存在的文化差異和迥然不同的飲食習慣,坦然地接受它,尊重並包容對方的文化、習慣,如果能進一步地喜愛上這種差異,婚姻無疑會更加美好。而面對已經發生的問題,找到適當的處理方式,緩和夫妻間的矛盾,才能使自己的婚姻之路長久安穩。

(責編:王棟)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